入乡随俗



    晚上下班后,我们项目组五人,计划去一家东北小餐馆去吃饭。那家我们吃过两次,听说是正宗东北菜,反正我们也不知道怎样算正宗。这年头,商家都要称自己正宗,不但正宗,还要加上古法,越古老越好,如千年古法,祖传秘方等等。灵昊算是东北女婿,他老婆哈尔滨人,他大力推荐此餐馆,说那里的东北菜如何正宗,虽然他仅去过一次哈尔滨。餐馆的三鲜焖子,锅包肉都还不错,对于我这样一位无辣不欢的人,也不拒绝去第二次。

    过去小餐馆的途中,我临时改变了主意,决定去一家较大的商业中心去找找有没有什么新鲜的餐馆,时间还早,我们可以步行过去,估计就是十分钟的路程。去到商场,便直奔了四楼觅食。除了几家小吃店,能选择的餐厅不多。在一家大连老餐馆前面我们停下来,看着装修氛围不错,但用餐人数廖廖。餐厅的门前停了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确实有些年头,配得上一个老字。我小时候学骑车就是这样的款式。我那时候个头小,跨上去有点吃力,为此我学骑车的时候没少摔跟头,我痛恨中间横着的那道杠,当时就抱怨家里的自行车为什么不是中间不带杠的。但看到这辆自行车,还是立刻让我好感倍增。既然到了大连,就尝一下大连菜吧,看看是否有什么特色。毕竟商家都把自行车摆在那儿了,冲着这怀旧的感情牌我们就进来了。

    餐厅上菜有点慢,隔了好一会儿,终于上了一道软炸肉。外表金黄,摆了满满一盘子。我夹了一块,果然外焦里嫩。肉块表面酥脆,裹了一层米粉,粉面用油炸过一遍,把粉面炸成了小颗粒,但油而不腻。里面的肉经过腌制,咸淡适中,滑嫩香软。一口咬下去,混合了软硬的层次感,嚼劲十足。不知道是小伙伴们饿了,还是这道菜确实不错,反正这软炸肉获得了小伙伴们的好评。

    灵昊无肉不欢,他承包了半盘炸肉,好在这道菜分量十足,其他小伙伴不至于望盘兴叹。第一道菜过去,我们以为接下来会上菜快一点,确实,盘子端上来的速度快了一些。第二盘是葱油饼,又是一个巨大的盘子,铺了满满一盘。和广东的葱油饼不同,这里的饼薄,油少,可以媲美印度飞饼。第三盘上来的是小米饼,外面一层烤得焦黄的面皮,里面裹着小米,带一点淡淡的甜味,我以为这是今晚比较好吃的主食了。晨晨是山西人,从小吃饼长大,她能随口说出饼的十几种吃法,哪种饼不够劲道,或者烤的火侯不够,又或者面皮太粗,但她自己一样也不会做。我不太相信她能吃出来面皮的粗细。不过,她今晚对小米饼的评价和我一样,赞不绝口,看在这点的份上,我允许她在我们面前吹牛。第三盘,我们以为会上菜了,谁知道端上来的是虾仁水饺,还是主食。这样上菜的顺序让我们大为不满,上来四个盘子,三个是主食,菜还没上,我们都快吃饱了。

    好在大家心情不错,对北方的服务早已有心理准备。过了一会,终于上来了餐厅的推荐菜——杂拌鱼。又是满满的一大盘。杂拌鱼在南方很少这样做,里面有几种不同种类的鱼,有海鲈鱼,黄骨鱼,黑鱼,再加上鲜虾,用陶钵煮了,端上了还滋滋地冒着热气。我夹了一块,入口鱼肉软嫩鲜香,汤汁浓郁,混合了虾膏的鲜味。这应该是大连比较独特的一道菜,口味独特,非常不错。

    我吃过很多鱼的做法,广东人喜欢清蒸,保留了鱼肉的原汁原味。四川人喜欢水煮,口味厚重,加上重麻重辣,鱼肉的原始味道已经很淡,不吃辣的广东人第一次吃会辣得鼻涕眼泪一起流。湖南人做的剁椒鱼头是一绝,鱼头上面铺上新鲜的红剁椒,再混合紫苏独特的酸涩,从视觉上冲击就很大,又合并了广东清蒸鱼的优点,鱼肉入口顺滑鲜嫩,辣味纯正。这几种鱼的做法,我最爱的还是剁椒鱼头。我了解到一个说法,人的口味偏好是从小培养出来的,而且不太容易改变。所以,老家菜的味道是最好的,妈妈做的菜是最难忘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