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且看我来投箭



    宋演被他一激,不想在庾姐面前露怯,只得应道:“如此只得从命。”于是起身上前接了竹箭,对三人抱拳施一礼。

    在厅中挽起衣袖,也不多废话,只轻抖手腕一箭投出。众人眼前一闪,只见竹箭击中壶口后沿,未入壶又急速弹回,飞回宋演手郑

    宋演再次抖腕投出,正中壶耳,又疾速反弹回来。如此反复接箭投出,或击中左耳,或击中前沿口,或击中后沿口,或击中右耳,每次都能弹回手郑他双脚不动,身躯不晃,单用一只手来回接箭投箭。

    众人看得瞠目结舌,直到宋演返骁五十余次,才轰然喝彩,赞佩不已。

    却看宋演右手才投出一箭,左手快速再抽一只竹箭,待右手接到反骁之箭,双手齐挥,口中喝一声“着”。

    只见两只箭各挂一壶耳,一箭首前尾后谓之豹尾,一箭首后尾前称之龙首。

    宋演笑道:“献丑献丑。”拍拍手自回去落座。

    杨谧啧啧赞道:“昌明兄果然好箭法!令人大开眼界。以前但见书中记载,汉武帝刘彻时郭舍人可一箭百余反,尚未能全信。今日方知世上有能人。尤其这龙首豹尾二只倚箭,不但技法精绝,更兼寓意佳妙。好!好!好!”

    杨卓君也叹道:“人外有人!宋兄令女子叹为观止!”庾氏兄妹亦各赞誉有加。

    宋演举盏开怀笑道:“雕虫技何足挂齿!诸位公子谬赞了!宋演愧不敢当!”众人又饮一盏,提议分对弹棋。

    杨卓君提出要与宋演捉对,实欲报一箭之仇。杨谧却安排卓君与元德为对,宋演与文倩相敌,自己来作督官。理由是庾氏兄妹为客,不便兄妹相玻

    众人只好摆下两副局棋,分坐两边。宋演对文倩,二人相对一礼,会心微笑。宋演低头看那石局棋盘,但见:局则荆山妙璞,发藻扬晖,丰腹高隆,庳根四颓,平如砥砺,滑若柔荑。棋则玄木北干,素树西枝,洪纤若一,修短无差。

    这弹棋之戏始自深宫,磨石为棋盘,四方之形,中间隆起,四角低,盘面光滑,称作局。棋子以树木制成,每方六枚,共十二子。对弹之时以弹入对方圆洞多者为胜。

    宋演草莽之人,于这高门雅技实不擅长。每弹之时,或用力太过而棋子堕地,或谨慎心而弹不中棋子。不多时,石局上已剩不下一二枚棋子。

    反观文倩颇精蠢,葱指轻动,或拨或撇,轻描淡写之间,棋子纷纷入洞。

    宋演朗声笑道:“女公子棋高妙手,宋演实难抵担这就认输了罢!”

    文倩掩唇微笑,望着宋演道:“公子承让了。”

    二人既已分出胜负,便转而观战杨卓君与庾封之对弹。但见二人驱子布阵,互为拦阻。十二棋子阵若星斗之列,动若流电之光。一时批驳散乱,一时奋振唐唐。

    终局之时,棋子剩下单枚,一局结束,竟是杨卓君六子全入洞,庾元德尚余下一子。

    卓君笑意盈盈望向众人,杨谧笑道:“元德,这一局在下不偏不倚,断定舍妹为胜!元德没有异议吧?”

    庾封之起身笑答道:“令妹技高一筹,在下当然甘拜下风!”

    众人各自欢笑,又回座举杯畅饮。命人撤去箭壶棋局,重奏歌乐,不胜和乐之景。时至正午,杨谧又命人奉上午膳,几人用膳毕,庾氏兄妹在园中略赏了一阵景,即告辞而去。

    杨谧留下宋演独处,二人来至外书房。杨谧对宋演道:“昌明兄,今日相邀,不单为饮酒游戏,尚有一正事相停不知昌明兄可愿助我?”

    宋演笑道:“杨公子莫要寻我开心。宋演一介寒士,有何能助公子之处!莫不是有什么仇人,要我去刺杀不成?或者有哪家公子与你争风吃醋,要宋某去打他一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