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买房轶事
苏斓曦和王青山看过很多处房子,但是最终都没有定下来,要么是价格不合适,要么是位置不合适。
王青山的第一个广告客户帮助他们作了决定,他用广告提成交了1000元定金,定了一套多层的五楼,三室两厅一卫。房子是六楼带阁楼的,面积有110多平米。
订了房子之后,苏斓曦和王青山隔三差五就去看房子的建设情况,封顶了外墙处理好了内墙抹好了,每次都有新进展。他们也在规划着今后的美好生活,哪一间作卧室,哪一间作书房。他们的生活过得格外甜蜜有干劲,有房子就是安家了。
妹妹苏斓媛此时已经找了第三任男朋友,是一个离过婚的混混男人,叫薛勇。他住着前妻分的纺织单位的房子,在新城区,环境很好。苏斓曦去洗了个澡,觉得很舒服。
苏斓曦的父母开始有点着急了,想让他们早点结婚,眼看妹妹苏斓媛已经找了第三个男人,苏斓曦还是订婚之后好久没有动静。
王青山带苏斓曦的父母去了他们订的房子所在的工地,当他们看到小区杂乱的环境,顿时心凉了半截,这里距离入住至少还要一年时间。
苏进之所以要求必须有新房才能结婚,也是在争一口气。苏斓媛第一次结婚的时候,正值下大雨,嫁到一个偏僻的小村里。苏大英远在大城市的哥哥妹妹们过来走亲戚,都在脚上套了塑料袋,还踩了几脚烂泥。
后来亲戚们提起这件事都撇嘴,有着很大意见。
苏进当时就发誓,大闺女结婚必须有自己的楼房,再也不能去农村了。
苏斓曦从小就是听话顺从懂事的,所以想满足父亲的心愿。
此时的苏斓曦也像一个结婚狂一样,满脑子想买房结婚。看到家人的失望表情,苏斓曦也意识到所定的房子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房子是小产权的,属于划拨土地,小区分为南北两侧,北侧是拆迁村民住房,南侧是对外出售的商品房,而且取暖采用的不是集中供暖,是当地很少见的天然气壁挂炉。
因为受到妹妹的影响,苏斓曦当时想在薛勇的小区附近买套房子,姐俩还能离得近一点,互相做个伴。
就这样,在薛勇的带领下,他们一起去了附近一个有现房的小区,看中了一套沿街的四楼两室两厅一卫的楼房。那个小区在当地算高端的,喷泉流水,假山垂柳,绿化率高。
苏斓曦当即拍板要买下这里的房子,完全没考虑到这里离单位太远,骑电动车需要30分钟左右。
她只想快点结婚,安定下来,早点生孩子,不想再漂着了。
这关乎到是否能结婚,王青山又一次妥协了,草草订了那里的房子。王青山还向两个家里条件好点的亲戚各借了一万块钱,加上他和苏斓曦存的三万块钱,交上了首付。
因为苏斓曦的工作是体制内,收入稳定,所以买房以她的名义贷款,房产证和土地证上写的也是她的名字。两人看了无数房子,没想到最后迫于婚期,选择了这样一套房子,与单位的距离三室的户型这些底线条件全部打破了。人生有时候像一出闹剧。
不过毕竟房子买好了,接下来就是装修事宜了。王青山的工作时间比较自由,苏斓曦把钱都交给他,让他全权负责装修的事。只是两个人凑的钱,交了首付之后就所剩无几了,王青山只好精打细算地去自己装。
王青山在这套房子上倾注了感情,既要实惠又要实用还要美观,他颇费了一番功夫。地板砖是俩人到建材市场上选购的,灶台是用地板砖垒起来的,其他的推拉门内侧门厕所门都是到建材市场上自己买好拉来的,窗台和洗手池都是用的大理石做的。
因为没有装修经验,水管水龙头等五金件都是选购的便宜的,结果第一年冬天就冻裂了;直到几年后,因防水做得不到位,老往楼下渗水,总是被投诉。
但是总算是装修得还算好看,功能齐全,因为王青山是学美术的,有一定的审美水平。后来两人又去家具市场选购了沙发床餐桌椅电视柜衣橱等全套家具,总共也才花了几千块钱。
新家在两人的布置下,可算是有模有样了。
房子在装修的过程中,苏斓曦就骑着她浅绿色的小电动车去看过几次,感觉实在是太远了。因为当时来选购的时候,是坐着薛勇的车来的,没觉得远。谁也没想到,妹妹苏斓媛和薛勇谈了没几个月就分手了,只有苏斓曦的房子孤零零地在那里,相互作伴也就成了笑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