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名声大振
邹润到底没有如杨林邓飞所说留在山寨坐镇,这个活计让他以尊长为由,甩给了邹渊,他自己则坚持领兵下山。
被狠狠操练了一个多月的喽啰,个个龙精虎猛,状态极佳,在快马和盔甲的加持下,登云山喽啰突袭和攻坚的能力大大加强,两日之间连破三处庄子,其中一次还是夜间作战。
消息传出去后,直吓得周围的富户个个都成了惊弓之鸟,忙不迭的收拾细软跑进了县城和州城,或许只有那厚厚的城墙才能给他们以安全感。
邹润每打破一处为富不仁的大户,就必干两件事。一是大搞公审,视罪行深浅现场惩处,凡是手上有人命的地主老财,审完之后都是咔嚓一刀了事。二是狠刮地皮,每次邹润都组织大量了牛车马车来转运战利品,凡是用得上的统统搬走,同时还不忘给村民发粮发钱,百姓们无不交口称赞。
眼下独角龙的绰号是没人再叫了,但他新绰号却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附近的老百姓都说他是惩恶扬善,劫富济贫,仗义施财的小秦王,而当地的财主大户则称呼他为爱管闲事邹刮皮。当山下酒店将这个消息报上来时,邹润一时之间是哭笑不得。
总之登州地界上,邹润如今是名声大振,就连登州城门外也出现了缉拿海贼贼首小秦王邹润的告示,只不过那告示上将邹润画的是积极抽象,完全是一副头顶大包,凶神恶煞的模样,这也可以看出来,官府完全是虚应故事,压根没打算真的将他缉拿归案。
这名声一大,来投靠的人就多了,加上三座酒店早就散出了登云山还给予安家费这一说,一连大半个月,上山入伙之人络绎不绝,足足有三四百人。这三四百人里以海边的盐户渔户居多,因为邹润承诺无论男女老少,尽数收纳,所以还有不少拖家带口前来投奔的。
邹润自然是信守承诺,上山之人全都按人头给予安家费,视投奔之人的本领大小分别给予五至二十贯不等。要知道这个价格可着实不算低了,宋朝的禁军在招人时也会发放安家费,名曰招剌例物,所谓招剌就是给士兵身上刺上相应的军号名称,而例物一般就是每人十贯钱的标准。
虽然光这一项支出就花费了近四千贯,但这钱花的不亏,这三四百人中邹润筛选出来不少身怀一技之长者。能提刀上阵的青壮的二百出头,会操作船只的熟手有三十多人,会打铁的有四五个,其他杂七杂八的手艺人有七八个,其中一人居然还粗通医术。这可把邹润乐坏了,当即就决定成立打山寨铁作坊和医院。
山上一下多了这么多人,当务之急乃是扩大房舍,好在登云山山势很大,足够驻扎个两三千人,加上山中树木极多,众人一齐动手,房子的问题很快解决。等到人员全部安顿下来,邹润又马不停蹄的开始重新整编队伍。
目前登云山上的人数已经超过五百,其中老人小孩和女性占比不到五分之一,经过和三位头领的商量,定下步军喽啰三百人,其中包含长枪手二百人,刀盾手五十人,弓箭手五十人;马军喽啰五十人;水军喽啰五十人;其余人手都放在酒店和后勤系统中使用。
当然,这其中除了长枪手的装备能勉强配齐以外,其他的都十分欠缺。没奈何,邹润只能厚着脸请杨林邓飞再跑一趟,并分别塞了五千贯的专款。邹润交给邓飞的任务是,让他从登州乘船回辽国,第一任务是买战马,多多益善,其次是购买武器装备,以弓箭盔甲为主,刀枪次之,后三样是在买不到的话就买铁,反正现在山寨有了自己的铁匠,大不了买铁回来自己打造便是。
而交给杨林的任务则是让他扮做客商,去登州造船厂去买船,毕竟现在山寨是空有水军,却连一艘像样的海船都没有,只有七八艘海边渔民出海打渔的小船,这种小船在海岸线附近还能凑合,但是有要指望坐着这船去龟岛,那可就是天方夜谭,外加自寻死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