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天道无常-第2/3页





    何以如此?

    因为案子是到李鱼为止,他是这幢通天大案的最终主谋,还是继续向攀咬,咬出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来,那完全取决于李鱼一念。一念可令山倾,一念可令海覆。

    这要是用了刑,李鱼招出什么来,他这个主审官难免有引导之嫌。如果李鱼咬出来的那人真的倒了还好,要是不倒,总有一天,会有和他清算的一天,所以他必须得做到滴水不漏,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只是恰在其位、恰逢其事的官儿。

    这,其实对他或多或少也有影响,所以周鸿也是提心吊胆,唯恐李鱼大嘴一张,吐出个什么了不得的人物。那时他唯一能做的,是硬起头皮把卷宗移交御前,听凭天子发落了。

    天可怜见!

    李鱼没咬人!

    不是不是,李鱼没咬大人物!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李鱼怎么可能这么认了自己是主谋,不过他没按周廷尉所担心的向咬,而是反咬一口,说一切都是王超所为,自己对此一无所知,把自己洗涮的干干净净。

    周鸿大悦,这人道!只要他不往咬,这事儿好办。

    周鸿对李鱼更心了,做为一个囚犯来说,对他已经好得不能再好。

    古语有云:刑不大夫。虽然还有句话说:叫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没错,同罪是同罪,可没说同罚。大员们犯了案,待遇要不同的多,当然,这事儿在大明朱皇帝时有些特殊,老朱出身太苦,哪怕是做了皇帝,也特别恨当官儿的。

    而李鱼,此时享受的是一品大员入狱才能享受到的特殊待遇。

    只要他不往咬,这种待遇他能一直享受到出狱或者砍头。

    魏王李泰岂能甘心?事情卡在李鱼这儿了,他如何达到目的?

    李泰这边马运作起来,试图找人与李鱼接触,只要他肯咬出太子,一定如何如何。当然,这个一定如何如何,大多是承诺给他们家人的,因为一旦坐实了李鱼的罪名,算咬出太子,他还是要死。

    虽说李鱼现在否认与王超合谋,可王超从灵台运出了大批器物是真的,这东西的的确确是从他手里流失出去的。你说自己无辜?证据呢?李鱼供出了账簿交接的事情,但紧接着哭丧着脸供称:账簿锁放在账房里,而账房已经因失火焚毁。

    如此一来,李鱼想撇清自己,根本没有有力的证据。李泰一方竭力拖着,不让大理寺此定案,把李鱼判为主谋,为的是让他翻供,咬出太子。

    太子李承乾当然也知道李鱼此时成了关键。不过他真正心虚的是陈杰那一环,因为那才是他参与盗卖灵台器物的真实情况,只要陈杰不翻供,他这心里坦荡荡的。

    李鱼若是咬他,他也自有说辞。他若真与李鱼有勾结,还有必要再派出太子家令吗?这个其实不是洗清自己的绝对理由,因为器物流失的源头在李鱼那儿,他把李鱼拉进来共谋大案并没有问题,不过终究是有个理由做盾,应该不至于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大理寺,按部班,小心翼翼地审理着案子。

    周廷尉真正操心的是:千万别叫案子失控。

    暗地里,太子一派的人,魏王李泰一派的人,想混水摸鱼打击政敌的人,纷纷捕捉着动向,暗暗施加着压力,努力想叫这案子彻底失控。

    而在杨府这边,却完全不晓得大理寺李鱼的情况。杨思齐跑了两趟,却没见着人,又去了趟钦天监,因为他认识的官,只有袁天罡和李淳风两个人。不料这两人却只告诉他,看李鱼的面相,不似早夭之人,想来吉人自有天相,叫他放心。

    这简直是屁话!那还要官府做什么,要判人什么罪,找个相面先生来瞧瞧,决定他是入狱还是放人不行了?杨思齐平素虽然活得心不在焉的,也觉得这两个神棍太不靠谱。

    正要拂袖而去,袁少监忽然笑眯眯地当起了媒人:“杨先生,我看你眉带喜色,红鸾当顶,袁某给你保一桩媒如何?”

    钦天监里究竟养了些什么啊?相面的、保媒的,这……

    杨思齐真是不想给他们脸了,这回连告辞都不说了,掉头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