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忠孝之风-第2/3页
这让董指挥倍受打击。棍棒处罚了几个传闲话的,这一波宣传大戏就草草收场了。
这一日董指挥闲来无事,正在府中闷坐,有下人来报,门外有百姓请见。董指挥正心烦呢,让人打发走。小张上前回报:来人说他自有妙计,可解老爷烦闷。
一个老百姓能有什么妙计,但见见就见见吧,使人召进来,来人行跪拜大礼,礼行的板板正正,规规矩矩,全不像普通百姓那么自由散漫。全兰州除了王府的近臣,也就董指挥有这个造诣,不免刮目相看。
叫到跟前问话,这才发现,来人却是吴老四。
之前判案的时候董指挥出于义愤为他出过头,事后便再没留意过。吴老四申诉失败不说,钱也花的一干二净,整日在家里咒骂不停。后来胡将军主政后竟直接将人给放了,原本应该嫁给自己的大姑娘又跟着别人跑了,对手权势熏天,报仇更是无望,吴老四气的卧床不起,要不是有亲友照应,想必都活不到今天。后来胡将军下台,董指挥上台,吴老四又奇迹般的好了。
一直想拜访一下董指挥,来了几次都让小张回绝了。堂堂三品大员岂是他一个小老百姓想见就能见的。这几天看到董指挥的几个大动作,吴老四猜测这位老爷可能是遇到难题了,给小张拿了点好处,打听出其中原由,在家冥思苦想了几天,突然灵机一动,机会来了。
两人简单寒暄了几句,吴老四对上次董指挥的仗义执言千恩万谢,客套完毕,从怀出掏出一本书,打开提前折好的那一页,递到跟前。
董指挥奇怪的看了一眼,是资治通鉴中的一册。自从当了采访使,董便再没看过书,不知道这位什么意思。
吴老四见上官疑惑,殷勤的凑上去,指了指书中的一句话: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说道:忠臣对于百姓太过遥远,就算他们理解了也没办法施行,孝却是每个老百姓都必须遵守且可以具体施行的。老爷您完全可以从孝上入手,只要兰州百姓人人心存孝义,那自然就人人忠君爱国了。这可是圣人之道。
董指挥本来迷茫的眼神一下子明亮起来,豁然开朗,是啊,这些日子怎么把孝给忘了,这不但是执行朝廷指示最优办法,更是自己多少年来的理想与追求。起身令小张召集千户以上官员以及兰县县令来卫府议事。
吴老四忙问老爷怎么安排,打算如何推行孝道。
董指挥道:在四个城门口画上二十四孝,令所有百姓熟读背诵。背不会的棍棒伺候。
吴老四笑笑,接着问:那然后呢。
董指挥道:在民间找寻几个大孝子,表彰奖励,再找几个逆子,当众惩罚。
吴老四接着问:然后呢。
董指挥踌躇道,然后目的就达成了啊,还需要什么。
吴老四高深莫测的笑笑:董指挥考虑欠妥啊,如此这般与教化民众相去甚远啊。
小张在旁边怒道:怎么和老爷说话呢,有话快说,有屁快放。还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
知道自己装逼装过头了,吴老四连忙告罪。从怀里又掏出一张纸双手递给董指挥。
其一、尊礼法:官民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妯娌之间、乡邻之间,无论在家还是在外,都必须遵循儒家礼法,尊卑有序、秩序井然。
其二、明礼仪:无论婚丧嫁娶人情往来年节拜访以及祭拜神灵祖宗,必须按照严格的礼仪规范,尤其是婚丧,本地风俗粗陋不堪,婚竟然父母之命不算,重丧仅只服四十九天。有违天理,需要重点整顿。
其三、倡和睦:亲属之间、家族内部必须和睦,不得互相诉讼。首告者无论情由先打三十棍以示惩戒。凡子侄告叔父者一屡判负,弟告兄嫂者一屡判负。父母告子忤逆、兄告弟不敬者一言可定,不得申辩。天下无不是之父母是此类案件判罚的基本准则。
其四、互监督:邻里亲友之间如果知道他人有违以上几点而隐匿不发者与其同罪。同宗或同里他人有违以上几点者,无论知与不知,族长里长降一等罪,同族邻里降二等罪。
其五、正民心:挖掘一些之前有影响力的案件,如果有违以上几点,一律拨乱反正。号召百姓自行举发。纠正之前种种伤民心、违民意的乱政举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