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任务



绘画工作组,no9号壁画。

 切,早知道就不跟父亲过来了,这破活连个油漆工都能干。

 酒井纲昌放下手中的托盘和颜料,隔着口罩打了个大大的哈欠,低头对着梯子下面的同伴说道。

 喂那个谁,你就不觉得无聊吗?

 顾为经只是抬起头,看了对方一眼,摇摇头。

 一点也不,而且我觉得要是你姐姐在这里,就不会问这种问题。

 这已经是壁画修复项目开始的第二天了。

 虽然这个项目的正式名称叫做大师项目,可以简单的译为大金塔壁画修缮复原工程。

 但是细说起来其实是很复杂工作。

 首先,大金塔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缅甸从公园八世纪的蒲甘王朝开始,就被誉为千塔之国,也是东南亚最大规模的佛教壁画所在地之一。

 这个项目包括了大金塔本身,大金塔左侧在光绪年间由当地的华侨华商捐款建造的中式福慧寺,以及一系列相关的古迹名胜。

 其次,壁画修复也是个非常复杂的门类,甚至完全可以单独独立于绘画系统以外。

 它包括了颜料分析,病害分类统计原始资料的留存,保护现场环境等等等等。

 具体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可以写成几百页的大部头教材,说个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总而言之。

 对于这种古老的寺庙壁画以修为主,补为辅,重画最次。

 对于那些风化开裂不严重,基本能够保留原貌古迹的墙壁。一般会使用注塑等工艺。类似小心翼翼的在墙壁胚子和壁画之间补上一层胶水固定,并由专门的文物修复师通过粉末填补等工艺抹平所有风蚀的痕迹的做法。

 这些近似碎瓷复原内容的工作由专业的文物保护专业的工作组负责,和他们这些画家算是平行的两条线,没有太大的干系。

 曹老所主持的工作项目主要分为了两个门类。

 首先,是新壁画的绘制。

 仰光的部分古迹距离今天已经超过了两千年。

 历代的王朝更替,风霜雨雪。到了近代以后英国人,法国人,rb人这些外来的殖民侵略更是走马灯一样来来去去。

 很多壁画原迹都已经亡佚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这部分的工作主要针对于那些在历史上有过记载却已经消失不见的壁画,以通过古籍资料为基础的再次原址绘制让它们重新出现在世间。

 其次,则是对于部分因为各种各样的缘故部分却失的破损的壁画,在不破坏原来样貌的原则下进行补全。

 壁画的二次修复一不小心就会破坏原本的状态,造成喧宾夺主的视觉效果。

 这也是为什么这次缅甸政府官方执着于邀请了这么多国际上鼎鼎大名的大师艺术家的原因。

 一是提升国际影响力,二实在是本地的画师没有这个信心。

 真正考验绘画技巧的活肯定轮不到顾为经和酒井纲昌这种年轻人身上。

 顾为经现在的任务就是按照别人给出的底稿和范本,小心翼翼的用粉色的国画颜料在墙上涂好——修复编号为no9的墙壁上的一朵莲花。

 为简单的图案上色。

 这就是分给他和酒井纲昌这样年轻的画师的工作。在已经处理好墙壁涂白的情况下,壁画的绘制完整来说分为三个大的步骤——名曰:起稿着墨上色。

 通常也可以用这三个步骤来明确的分割工作组中各个画师的工作和水平阶级。

 所谓的起稿,也叫起粉稿,或者起谱子。

 这部分最简单,也最难。

 最简单是因为它操作起来最不耗费体力,就是在纸面上正常的画国画而已。

 说它最难,是因为这一步是所有的基础,它确定了壁画应该画什么,又要怎么画,空间布局是怎么样。

 在画纸上打好草稿和蓝本,也是最考验画家功夫的地方。

 这个工作的负责人便是曹老,酒井一成林涛等部分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们。

 第二步,则是着墨,需要画工用炭笔将已经创作好的纸面篮本将壁画在墙上完完全全绘制出来,并在确定无误后,用黑色的墨线勾勒号壁画的轮廓。

 这个步骤则是顾为经的爷爷顾童祥这样的一般画家的工作。

 第三步,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一部就是上色。

 老画师们会确认在底稿上应该涂什么样的颜色,比如说(米)黄,(浅)青,每个色号都有专门的标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