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篇 传说故事(三)
小童生反嘲大都堂
明朝时候,曾家岭的曾朝节和下洞刘家村的刘尧诲,都中了进士,当了二品朝官。两人本是嫡亲血表,虽然表哥刘尧诲比表弟曾朝节的年纪大得多,可是他们谈诗论文,你来我往,感情很好。
嘉靖年间,尧诲脚踏云梯,步步升高,当上了兵部尚书兼两广都堂。那时的曾朝节是县学童生,还在求学中。有一天,曾朝节到刘家村拜访做了高官还乡的表兄,返归的时候,碰巧尧诲有事进城,于是二人一路同行。快到县城的时候,尧诲忽然想起:我尧诲如今已是大大的都堂了,你朝节还是个小小的童生,差一大截哩!便想出副对子嘲讽一番。他回头对朝节说:“表弟,我想到了一副对子的上联,下联一时还有想出,你能不能帮我对一下?”朝节爽快地答道:“表哥,你说吧,我来试试。”
尧诲脱口而出:“水推殊沙沙在后。”
朝节脑瓜子一转,明白了表哥的意思:夸自己是贵重的殊,讥讽朝节是用处不大的沙。
他不服气,慢踱几步,叫住表哥说:“有了,‘风吹谷秕秕居先,’你看对得如何?”
好一个曾朝节,他竟将堂堂二品京官的表哥比作是无用的秕谷哩!真是针尖对麦芒,一点不相让。尧诲没有占到便宜,只得说:“对得好。”
于是边走边谈,不知不觉跨上了武水河桥头,尧诲抬头一看,只见前面一片松林,松林中有一座宝塔高高地耸立着。他眉头一皱,拉住朝节的手,边走边吟诗道:“两人携手过城溪,塔高松矮两不齐。”
朝节知道表哥又在讥讽自己,随着接吟道;“塔已定来松还长,他日松高塔更低。”
尧诲听了,心里虽然很不是滋味,但也为表弟的聪明而高兴。
为了进一步考察表弟的才学,他望着对面山上的东塔,又出上联道:“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朝节接口对出下联:“手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尧诲点头称好。
然后,他对朝节说:“表弟,你真有两下子,祝你前程远大,金榜题名!”
从此以后,曾朝节更加发愤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朝节后来参加殿试中了探花。
秀才拜师
从前,两个秀才坐一条船,顺春陵河下郴州,他们望着两岸风景,站在船头作诗联对,谈古论今。划船的老艄公听着听着,也不免动了心,就接过话头说:“二位秀才,老汉也有一上联,敢请二位对下联。”
二位秀才听了,顺口答道“你也能联对吗?”
艄公说:“能。”
“那就请讲吧。”
老艄公于是说:“直锯锯弯板,钉尖艇,游南游北。”
秀才听了,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想了半天,也对答不上。
同船有个篾匠见状,便答了腔:“两位秀才要不要我帮忙?”
秀才正在为难,就答道:“请讲。”
篾匠毫不费力地说:“圆竹破扁担,织方篮,提东提西。”
秀才听了,拍手叫好,他们望望艄公,又望望篾匠,悟出了一个道理:“他两人身在某行,所以才这样的熟练,顺口就对出来了,这才是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两位秀才不由得拱拱手说:“拜二位为师。”
蠢子拜寿
从前,有个蠢子,听到人家说什么都觉得奇怪。一日,蠢子老婆收拾东西,准备回娘家祝贺老爹的七十大寿,因怕自己蠢子老公闹出笑话来丢了自己的面子,就叫蠢子在家里看屋,蠢子横竖不肯,老婆没法,只好让他同去,老婆叮嘱道:“你硬要去,就得听我的话,拜寿时不要乱开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