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第176章 慢和快-第3/5页





    “那干脆再加上其他常见食材加工所需的时间吧,像是什么金针菇、小青菜、黄豆芽、绿豆芽、黑木耳、黄花菜……”

    “都能够精确控制每种原料的重量和加工条件以及持续时间了,还用你学什么厨艺啊,直接让它上不就行了?”马竞哭笑不得地指着墙角正在充电的霹雳零号说道。

    “好呀好呀,‘家政机器人之父——马竞先生’,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体验到您的新发明带给人类的巨大方便呢?”

    “咳咳!先把原型做出来,然后注册专利,除了国内专利,还一定要注册德国的专利,这东西德国人一定爱。”

    “大发明家!您真是当代爱迪生!我今年的分红呢?”

    “额,这个,专利转化为产品它是需要时间的嘛。”马竞尴尬地挠头,未来佳境公司在今年初从蜜蜂科技里面分离出来以后,除了作为马竞控制蜜蜂科技股权的马甲以外,还有一个重要业务,就是申报各种发明专利。

    普通些的只申报国内专利,评估后认为比较重要的则会进入pct(patentcooperationtreaty,专利合作协定)体系申报中美日欧等主要国家的国际专利。

    不过专利这东西,必须要转化成产品才能产生效益,否则就只能是给专利局贡献专利年费的累赘了。一件国内发明专利全程申请费用超过5000元,20年专利年费加起来更是达到66300元。

    当然年费是每三年一个档按照900、1200、2000的顺序不断增加的,一开始只需要准备一万元就差不多了。而且对于未能转化成果产生效益的专利,各国一般都有缓交条款,个人最多可以缓交85%、企业70%到专利产生收益后。

    不过即使这样,依然有不少“民间发明家”拥有好几个发明专利,却最后生活贫穷潦倒。很大原因就是他的发明专利没有转化为产品,一直没有产生效益,却又舍不得放弃专利,只能硬抗不断增长的年费硬抗。

    国内专利尚且如此,国际专利就更加成本高昂了。以前还要考《思想政治》时,马竞也对政治课本上面那些痛心疾首的国内传统技术被“外国友人”借着参观考察的机会窃取抢注而痛心疾首,对于vcd专利被日本公司抢注也是气恼不已,可是等他真正接触到专利申请以后才明白,课本也是会骗人的。

    课本可没说那时候的国内企业,能不能拿出那么大一笔钱去申请国际专利。

    那年头国企用钱需要打报告申请,民企用外汇同样需要申请换汇。

    而且像是vcd的产品专利即使注册下来,作用也没有文章当中描述想象的那么大。因为它只是最外面的产品专利,里面的内核,从光盘驱动器的伺服电机到激光视盘编码技术,再到mpeg解码技术,甚至红外线遥控器技术的专利都是别人发明的,都有各自的主人。

    当然了,要是1993年万燕公司能够及时申请到vcd专利,作为vcd的发明人其就有机会申请加入1997年成立的mpeg-2专利池,然后伺机加入后来的dvd联盟。从而有可能和其他联盟企业一起分食每台dvd机几十美元专利费的长期饭票——联盟对外收取几十美元打包价,对内则会根据专利重要性和数量分配利益。

    像是让马竞深恶痛绝的wapi技术,虽然号称自主知识产权,可除了加密方式是纯国产以外,其他技术都和wifi技术完全一样,也就是说wapi想要产业化还得给wifi联盟交专利费,请求许可。

    而事实上的结果是,成为无线局域网国家标准四年了市场上还没有wapi芯片卖。现在正在测试的国产3g标准td,马竞也很担心它步了wapi的后尘,本“闷杀”在襁褓里面。

    专利,和资本结合之后,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怪胎。一两个的发明专利更像是博运气,谁也不知道偶然间一个想法,“平行布局双摄像头系统”或是“联网协作杀毒模式”会不会成功。成功了就是能吃20年的长期饭票,失败了就是一次失败投资。

    于是乎小发明家穷困潦倒,大企业申请成千上万专利,反正只要有万分之一几率,博到了一个能够赚大钱的重要专利,就可以躺着吃十几年,浪费在其他垃圾专利上的钱也就收回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