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倒闭的诊所



七十六号的最后一个安全屋并不是公寓,而是一家商铺。

  

  不过这边商铺的结构和民宅差不多,或者说,这些商铺就是把民宅改做了商用而已。

  

  这些商铺基本是两层或者一层半的结构——所谓的半层,就是那种小阁楼。

  

  七十六号租下的商铺就有这么一个小阁楼。

  

  阁楼是那种传统的斜面,有一个小小的窗口,可以让人爬上屋顶。

  

  阁楼的面积看上去不大,但也足够住的下人。

  

  但是按照当地的法律规定,商铺是不允许住人的。

  

  即使是店铺有两层的空间,并且只有一层在用于营业。

  

  这和东方国的习惯不太一样。

  

  东方国很多双层的小商铺,都喜欢把一层用来经营,二楼用来居住。

  

  这样对商家的工作和生活都比较方便,而且还能省下不少另外租房的开支。

  

  但是这样的模式在西方国家基本都不被允许,这些商铺的二楼如果不作为营业场所,那就只能空置着,或者堆放杂物和工作用品。

  

  一到了晚上,商业街就会安静下来。

  

  商家关门停业,顾客回家睡觉,整条街都安安静静,甚至整个街区都安安静静。

  

  这和繁华热闹,人口密集的东方国完全不是一个世界。

  

  这样的地方,其实很适合藏人。

  

  但是稍微弄出了一点动静,就很容易招来巡逻的警察,或者有紧张兮兮的路人报警。

  

  所以,藏在这样的安全屋里,一定是要用“藏”的。

  

  七十六号的这家商铺,明面上是一个诊所,而且还是一个东医针灸诊所。

  

  东方国的草药和针灸医术,在世界范围内基本都没有得到承认。

  

  因为这些传统的医术理论实在不符合现代科学的逻辑一致性,自相矛盾的地方很多,西方人难以理解这些辨证论治的理论。

  

  所以,但凡国外的一些东医诊所,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诊所,甚至都不能行医卖药。

  

  东医诊所基本上只有针灸推拿,没有医疗资格,只属于养生保健行业,干点给客人按摩的事情。

  

  他们的客人大多都是东方人,白朋友和黑朋友比较少。

  

  这样的诊所自然是门可罗雀,基本不会有太多的客人。

  

  而且按照西方这边的营业习惯,客人上门基本都是通过预约的方式。

  

  也就是说,客人上门之前,会先打电话确认一下商家有没有时间。确定能够安排治疗,他们才会开上很长一段时间的车,上门接受治疗。

  

  这在西方是很常见的模式,即便是随便去餐厅吃个饭,他们经常都会先预定一下。

  

  所以在西方国家当一个个体户,其实是一件比较轻松惬意的事情。

  

  越是人口密度小的地方,工作就越轻松。

  

  而且因为大家普遍都比较富足,消费水平也比较高,所以这些个体户的收入一般都还不错——除了手艺实在太渣的。

  

  七十六号的诊所平时都是关着门的,看起来即将倒闭的样子。

  

  这表明这里的医生手艺确实太渣,以至于客人少的可怜。  

  如果没有病人预约,医生都没有来诊所上班的必要。

  

  其实之前七十六号还雇佣了两名医生,并且在这里签下了一个长期的租约,打算用一家正常经营的东医诊所作为长期掩护。

  

  但是很遗憾,那两名东方医生的技术实在不堪入目,连同胞都没办法捧场支持,慢慢的经营状况就变成了这个模样。

  

  两名东方医生也没脸继续在这里混下去,于是主动的辞了职,然后消失的无影无踪。

  

  七十六号的诊所就这么空置了下来。

  

  她原本考虑要不要将这个商铺退掉,但是回头一想,又觉得空置的商铺其实更适合作为安全屋使用。

  

  于是她仍然在按时缴纳房租,打算无限期的续租下去。

  

  这种人傻钱多的行为当然也要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