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落榜生坚定再试意 同窗友遥表助考诚-第5/6页
而在这时,颇令曹习本感动而不能忘却的是,他们在省泰中离别前徐铁锁对他的一点小小的却是真情的帮助。那是在高考过后,同学们都整理行李准备返乡了,而曹习本却卧在床上,心事重重。徐铁锁见之,以为他病了,忙上前问询,原来是他因返乡的路费家里没有及时寄来而忧烦。得悉后,徐铁锁旋即掏出自己身边仅剩的四元钱给了曹习本,他自己则坐母亲叫来的王小顺骑的自行车返家。
这时,想到上述那些事,曹习本仍颇有感触,不由得发自内心地自言自语起来:“我可爱的朋友,我真正的朋友!”当天正好是星期六了,他利用一个晚上给朋友写信。
早晨,随着自行车清脆铃声的传来,徐铁锁得到邮递员老朱递给他的一封信,一排陌生的发信人的地址映入他的眼帘。他立即展开来一看,原来是曹习本写来的。
曹习本首先述说了自己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后连续发了两封信给他却不见回音,顿生与朋友失去联系的苦恼和欲发第三封却接读来信的喜悦心情。接着,曹习本对徐铁锁不畏困难、努力上进的精神大加赞赏,同意他再考,并建议他“搞点副业,带着复习功课”,还明确表示:“你若需要什么,望毫无保留地告诉我,只要用得着我的帮助,我一定为你的成功而尽力。”又说:
“我被录取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学院座落在武昌江边,武汉长江大桥东约七里的地方,隔江可见汉口,向西可见汉阳和长江大桥上爬行的汽车、火车。
“我们的教室不定,座位不定,无课桌,全是椅子,椅子前有木板架可供写字。教室有两种:大的有阶梯,一般上大课用;小的无阶梯,一般上小课用。宿舍里每人一张书桌,除上课外,我们什么事情都在宿舍里做,生活比在中学里自由,学习全靠自觉。
“学院里有一个大的图书馆,科技书、文学书、哲学书,应有尽有。
“我们每人每月计划供应主粮三十一斤,黄豆半斤,饼干半斤,食糖二两,猪肉票三张。生活一般还好。
“亲爱的朋友,亲爱的朋友,虽然我们分别了,而你的形象却经常出现在我的眼前,这形象是中学阶段留给我的最亲切、最可爱,因而也是最难忘的形象。你是我难得的朋友,难得的不只是你对我歧视乡下人心理的批评,而更是你让我感到了朴实和坦诚的伟大;难得的不只是你让我看到了一个强力炼体的形象,而更是你让我感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心胸和意志,其不懈的追求精神;难得的不只是你对我几块钱的帮助,而更是你让我感到了一颗真挚热忱的心的跳动。临别时借的你的钱,——我知道这样说不恰当,我暂时还不想还,我身边是有钱的。我想那是朋友的一颗心,我得以心还之,而困难的是在这距你千里之遥,我无法知道你需要什么,钱呢,还是什么实物。”
曹习本的来信,徐铁锁頗有兴致地看着,当他看到曹习本所在的学院就座落在离武汉长江大桥不远的地方时,便联想起几年前他在初中里写的一篇文章《热烈欢呼武汉长江大桥胜利通车》。那时大桥胜利通车的消息传来了,这消息振奋着每一个人,当然也振奋着他。语文老师秦岭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大桥通车的自由命题作文,于是他的那篇文章就应运而生了:
波涛万顷的长江向来被人称为“天堑”,晴天白日尚可乘小轮船渡江,而在烟雾弥漫的黄昏时分,行人就要发愁了:“乡关何处是?”如今大桥飞架,火车直通,万里浩荡的长江从此结束了“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史页……
现在想来,他的同窗好友曹习本就在他曾经热情歌颂过的大桥身边学习,不是一件很巧、很有趣的事吗?
曹习本的来信,徐铁锁连看三遍,心中不由得产生热烈的向往:“大学多好呀,我要上大学!”也产生一种巨大的决心:“我一定要考上大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