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楚城濮之战
这年冬天,楚成王和诸侯包围宋国。宋国的公孙固到晋国告急。先珍说:“报答宋国的施恩,救援宋国的患难,在诸侯中取得威望,奠定霸业,就在这一仗了!”狐偃说:“楚国刚得到曹国的同盟,新近又与卫国结为婚姻。如果攻打曹、卫两国,楚国必定救援,那么,齐国和宋国就可免于被攻了。”晋国因此而在被庐阅兵,建立上、中、下三军,并商量中军元帅的人选。赵衰说:“欲毅可以胜任。我屡次听他谈论,他喜爱礼、乐而熟悉《诗》《书》这些典籍。《诗》、《书》这两部典籍,道义都蕴藏其中;礼、乐,又是道德修养的准则。道与义,是利益的根本。《夏书》上说:‘使用一个人,应全面听取他的意见,把具体的任务交给他,使他受到明白的考验,如果成功,就赏赐给他车马服饰作为酬劳。’您不妨试用一下吧。”于是晋文公就派欲统帅中军,郤溱辅佐他。派狐偃率领上军,狐偃让给狐毛而自己为副。任命赵衰为卿,赵衰让给栾枝、先珍。派栾枝率领下军,先转辅佐他。苟林父为晋文公驾御战车,魏犫担任车右。
晋文公一回国即位,就训练百姓作战。过了两年,就想用他们。子犯说:“百姓还不懂道义,还没能安守自己的本位。”于是在外,晋文公为周襄王平定王子带之乱;在内,则注重为百姓谋福利。百姓于是都安于他们的生计。晋文公又准备用他们作战。子犯说:“百姓还不知道信用,还不明白信义的作用。”于是文公就去攻打原国来让百姓明白信义的作用。做买卖不求贪得无厌,讲究价钱公道,以示信义。晋文公问:“现在可以动用百姓了吧?”子犯说:“百姓还不知道礼义,未养成恭敬尊上的习惯。”因此举行盛大的演习来让百姓知道礼义,建立管理爵禄迭位之官来规定官员的职责。等到百姓听从指挥,明辨是非,服从命令而不疑惑,然后才使用他们作战。于是,使楚国撤去戊守榖地的兵,解除宋国的包围,一战而成就霸业。这都是文公的教化所致了。
晋文公包围了曹国,攻城门时死了很多人。曹军把晋军的尸体都堆列在城上。晋文公很担心。他听到士兵们在议论说:“把军队驻扎在他们的墓地上,挖他们的祖坟。”晋文公依计而行,把军队迁往曹人墓地。这一来,曹国人十分恐惧,就把他们所得到的晋军尸体用棺材装好送出来。趁着曹国人乱哄哄的时候,晋军发起进攻。三月初八日,晋军攻入曹国都城。晋人列举曹共公的罪状,责备他不任用大臣俸负羁,而乘车的倭臣倒有三百人,并责令说:“要供认当年偷看晋文公洗澡的罪状。”晋文公下令不得进入僖负羁的家里,同时赦免他的族人,以此来报答僖负羁当年的恩惠。魏犨、颠颉发怒说:“我们这些有功劳的不考虑奖赏,还谈什么报答信负羁?”于是万放火烧了僖负羁的房屋。魏犨胸部受了伤,晋文公想杀他,但又爱惜他的才能,因此派使者送东西去慰劳他,并察看他的病情,如果伤得厉害,就杀了他。魏犨把胸部捆得紧紧的出来见使者,说:“托国君的福,我不是好好的吗?”说完就向前跳三次,拍掌三次,又回身耸跳三次,拍掌三次。于是晋文公饶恕了他,只把颠颉杀了在军中示众,立舟之侨为车右。
宋国派门尹般向晋军求救。晋文公说:“宋国来告急,不救他,就断绝了交往;要求楚国撤兵,楚人一定不答应。我们要同楚国作战,齐国和秦国又不同意,怎么办呢?先轻说:“设法让宋国不来求救,而去给齐、秦赠送财礼,假手他们两国去请楚国退兵。我们则拘留曹君,把曹、卫两国的田地分赐给宋人。楚国是与曹、卫亲善的,必定不会答应齐、秦两国的请求。齐、秦两国即高兴于得了宋国的贿赂,又恼怒楚人的顽抗,这样,他们能不参战吗?”晋文公听了很高兴,就扣住曹君,把曹、卫两国的田地分给了宋人。
楚成王驻兵于申,下令叫申叔撤离穀地,叫子玉撤离宋国,告诫子玉说:“不要去追逐晋军。晋侯流亡在外十九年,居然得到了晋国,当了国君。艰难险阻,他都经历过;民情真伪,他都明白。上天给与他这样长的寿命,又帮他把政敌都剪除了,这是上天要树立他,能够废得了么?兵书《军志》上说:‘适可而止’。又说:‘知难而退’。又说:‘有德的人是不可与之为敌的。’这三条,都适用于晋国。”子玉派伯棼去向楚成王请战,说:“不敢说一定能立功,只是想以此堵住播弄是非说闲话的人的嘴。”楚王很不高兴,就给他少量的军队,只有右军西广、东宫太子属下和若敖氏的亲兵六百人跟着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