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卷完卷感言



    提到中国史学,《春秋》是绝对不能略过的重要典籍。

    《春秋》是我国史学的鼻祖巨作。《汉书·艺文志》记载:“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修订。它的主要特点,一是有明了的时间顺序。作者按时序将历史事件排列起来,详略得当,取舍精致。这一点,为后人从时间发展角度系统地研究历史提供了重大便利,具有跨时代的建设性意义。

    《春秋》的第二个特点便是记事谨严。所谓谨言,即遣词造句一丝不苟,多加一字,便成赘余。汉代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书》有言:“及夫子役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正是这种“微言大义”的风格,造就了《春秋》凝练精粹的文字。

    《春秋》的微言大义,其弊端在于记事过于简略,在这部史书中,记载一个历史事件,少则三两字,最多也不过四十余字。以如此简短的篇幅,想要将重大历史事件中,具有不同性格、不同特点的人物形象生动具体地刻画出来,显然力不能及。它无法使人从不同国家、不同立场,全方位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全貌,更无从诠释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刻内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