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灵视者
灵性和意志相对,前者以混乱构建了真实的梦境,而后者为现实的秩序赋予了永不沉伦的重量。
众生灵性浩浩荡荡,在现世重量的排斥之下沉淀,构成人们熟知的梦境,只有逸散的几缕流入现世,缔造着一件件超乎秩序的奇迹。
在数不清的年岁之前,直面原初的先祖窥见了梦境与现实的伟力,因此不同的力量开始在不同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而西唐国的传承,正是利用梦境中浩瀚无垠的灵性加诸于身。
“灵性是一种力量,故事里说的魔力也好,神力也罢,在西唐,灵性就是所有力量的基石。”
飞扬的沙尘中,同样由沙砾构成的替身缓步前行,他的身后跟着的正是若有所思的王策。
“这份力量充斥在这个世界里等着人们的捕获,等着人们的聚集。”一旦灵性聚集,就会化成人们熟知的灵仆——行使灵性的仆从,而能聚集灵性的人则是灵视者——见证灵性的视者。
“但是聚集灵性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只有灵视者自身也有足够的灵性才有资格捕捉自然界或者梦境中游离的灵性。
而这一步的基础,首先是灵视者从梦境中开发自己的灵魂,先增加自己的灵性。”
王策怔了怔,问道:“所以灵视者变强的流程是,先在梦境里开发灵魂,吸收梦境里的灵性,再到现实捕获灵性,从而得到灵仆吗?”
替身点了点头,“大概是这样,你可以叫它召唤、凝聚、感应,又或者什么别的。”
“灵视者的作战能力基本全来自于灵仆,哪怕你拥有器物型的灵仆,比如大名鼎鼎的【剑圣】盛盏,那也是靠着手里的妖刀【风倦】才得以扬名四海。
若只是一柄木刀,他刀术再精湛,又能翻起什么浪花呢。”
盛盏……王策咀嚼着这个名字,又是这个熟悉的姓氏,看起来这位剑圣似乎也是盛家出身。
“灵仆有多少种分类呢?”王策顺着替身的话问道,“他们有什么区别吗?”
替身脚步不停,似乎只是为了行走而行走。声音从身躯中传出:“如果灵仆没有实体,那就是概念型灵仆。如果有实体,而且可以化作人形,那就是仿人型灵仆。”
“不能化作人形的统称为非人型灵仆,包括器物型和生物型灵仆。”
“那邪神呢。”
替身停下脚步回头,或许是回头,那个完全由沙砾组成的人形的头部扭转,浑圆的头部并未区分出面部,但王策仍然能感觉到那直视灵魂的视线意味深长地看向了自己。
“邪神……虽然从原理上也算是灵仆,但是那样的东西不存在被驯服的可能,所以没人把祂们放到归类中。”
注视感消失,替身似乎把头扭了回去,随着它迈开脚步,声音也继续传来:
“虽说随着灵视者进步,精神所承载的灵性也会增多,在现实能捕捉的灵性而凝聚出的灵仆也会更强,但是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大部分的灵视者都不会喜新厌旧。”
或者说,每一个灵仆的诞生,都是一个灵视者最激荡的感情的具象,那是属于自己的一部分,是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而非一个可以随意抛弃的外物。
所以大多的灵视者在灵性增加的同时,也会反哺自己的灵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不过这不意味着你这辈子只能有一个灵仆。”替身的话音一转,接着补充道:
“有的人一生可能只会经历一次大的波折,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在跌宕起伏中,后者难免会经历更多的情绪激荡,也自然可能凝聚出更多的灵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