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



    公元768年,58岁的杜甫带着一身的病痛离开夔州,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

    路上,阳光明媚,青山绿水,畅水飞舟,都不足以让他心怀顺舒一点,反而是因为有——河道狭窄,时常停泊的江畔有水雾笼罩,江水晃荡不稳等种种,使得他更加想找个地方让身体好好休憩一下。

    更何况,自从他在公元747年参加科举时遇到了李林甫编导的“野无遗贤”的闹剧,切断国家人才之脉以后,他的心里面,满是从24岁便开始积聚而从未能解的忧啊!

    于是,去岳阳,登名满天下的岳阳楼,看八百里洞庭,是近似本能的事情。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心有寄托,心有期待,让杜甫的生命增添了动力,还没有到岳阳的时候,杜甫就时不时吟诵着这一句,聊以慰藉。

    岳阳楼,我来了!洞庭湖,我——来了!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岳阳楼虽然只有三层高,但独特的盔顶结构体现了百姓的聪明智慧及能工巧匠的精巧设计技能,让使劲想一口气爬到楼顶的杜甫惊叹不已。

    这一天,天气真的不错。昨天在路上,本是微风吹拂,现在到了洞庭湖边,岳阳楼上,风大了好些——它们从窗口涌进来,更让人感到天朗气清。

    难得的好天气,难得的壮阔湖面,难得的天高地远……

    一时间,杜甫感到什么都可以想,也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洞庭水色好了。

    杜甫挺了挺腰身,开始欣赏起醉人美景。他紧盯游近的船艇,他又极目远眺飞鸟,一时从眼前移向东边,逐渐地从近处望向远方,一时从右边望向左边……只觉洞庭太大、太美,看不尽,欣赏不完。

    洞庭湖让杜甫产生了从未有过的舒畅。

    不知道什么时候,身旁传来了一个的声音:

    “嘿,老先生,听说了吗——边境传来消息,吐蕃开始攻打灵武了!”

    杜甫不自觉地转过头去看身旁,但他没来得及去注意是谁在说话,是不是在跟他说话,在听到“吐蕃开始攻打灵武”的一瞬间,心里的一根弦突然绷紧了,扯得他眼睛生疼,也扯得他的腿一僵,双手本能地扶到窗上,头也不自觉地转了回来。

    不过,他还是意识到在自己身旁的,似乎是一名年龄跟他相仿的老者。老者在跟他说话,跟他说吐蕃攻打灵武的事情!

    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的失礼,于是又转过身去,对着老者说:

    “对不——起——”

    当要说到“起”的时候,声音如鲠在喉,没有说清楚,想往下说的话也一时忘了是什么。

    老者看到了杜甫泛起红色血丝的双眼,意识到自己的唐突打扰到杜甫,微笑地朝杜甫点点头,说道:

    “老先生,保重身体!”

    没等杜甫回答,便转身离开了。

    杜甫已然顾不得那么多。

    唉!保重身体?这副躯体还有用吗?

    过去,有用过吗?

    现在?——自顾不暇,连照顾亲人朋友都照顾不了!

    将来,能有用吗……

    天色变暗了,整个的洞庭湖水动荡起来。极远处,吴楚两地的山像是被洞庭湖水淹没了大部分,又震荡得起伏不定。

    看着看着,整个天地及其日月都似乎随洞庭湖水,一浮,一沉,一浮,一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