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第二年,充满无奈的杜甫进入了严武的幕府。

    但是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

    又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

    虽然有当地都督照顾,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非常不好。就这样,在夔州,杜甫一住又是三个年头。

    公元767年农历9月9日,坐船从夔州白帝城出发到达登高目的地的杜甫,刚从船上下来,便感受到船外世界跟在船上是一样的飘摇——风太急、太猛烈了!

    这不是一般的风啊!把天地都吹得左右为难!

    船家是一个跟56岁的杜甫年龄相仿的老者,看着杜甫羸弱的身躯,担忧他独自一人会被大风吹走。

    他劝阻道:“老先生,等风停歇,或者等它小一些,再上岸吧?到时上山人多的时候,多少有人照应。你看其他船都靠着岸没开门呢。”

    杜甫朝船家微微一笑,感激又平和地轻声回答:

    “谢谢老船家!现在趁人少,山路不拥挤,我可以早去早回。而且,顺风的路上还可以借风力上去。谢谢!”

    说完,杜甫再一边朝船家点点头,一边移到门板边,用左手拉门。

    船的帘幔立刻被风吹得把手臂裹紧,帘幔窘急的边角发出“呼啦”的响声,手臂上的衣袖也贴紧到了脸上,衣袖上的边角把脖子拍得生疼。

    杜甫用右手顺势把左衣袖遮脸的部分拉离脸部,并拉紧做挡风用,然后顿了一下以便蓄劲,跨出船房。

    下船后开始上山的一刻,杜甫才真正感受到狂风——天地间能左右一切——的力量。

    他的肺不好,几乎是十步一停,一停得喘上好几口短气才缓过来。

    好在正如他所料,有的山路转弯处正是顺风,他扶着树木或者石壁,借着风力多挪了几级阶梯。

    艰难地攀援了一会儿后,他坐下休息,往上望。

    他眯缝着眼睛,看到苍穹中的云被吹得七零八落,又把天空衬托得高远。

    远处传来的猿猴啸声听起来特别悲戚。

    难道正是因为这风,让善于攀爬的猿猴躲在狭窄的崖缝间,或者无法觅食?或者无法照顾孤老弱小?

    一阵急风袭来,杜甫被逼得回头躲避。

    岸边原本清澈的水被吹得像老人脸上沧桑的褶皱,一群飞鸟正想落在岸边喝水,也因为这一阵袭来的风,稀里哗啦地被吹起,不得不再扑翅腾空……

    好不容易登上了山上位处最低的一座高台,劳苦倦极的身体告诉杜甫,再往上登到下一座高台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何况,风越是往高越大,于是,他扶着依着其中一个台柱,用台柱护着眼睛,用冰凉的台柱压紧如霜鬓发。

    他下看,上望,光线很好,但目之所及,皆是纷飞落叶!

    往西北远眺,长江水浩浩荡荡而来……

    虽然江水在下方,依然有扑面而来的气势!

    突然,就像前段时间生病前喝了浊酒一般,身体禁不住酒力,杜甫的眼睛到大脑,感到一阵眩晕。

    高台乃至整座山似乎都要颠倒过来了。

    他赶紧抱紧台柱,让差点摔倒的身体稳住。

    但是,就在这一瞬间,离家万里、孤苦年迈、长年病痛等被压抑在心的难受——像是借助了把天地吹得飘摇不定的大风之力——不由得自己喷涌而出,在他的身体里乱窜乱钻,如千刀万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