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 北海求亲,名家清淑闺秀



"                                                                                北海郡,剧县。

  时任北海相的孔融志在靖难,到任北海后,收合士民,起兵讲武,驰檄飞翰,引谋州郡。

  同时加固城邑,设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准备成就一番事业。

  且不提孔融是否有“靖难”的能力,至少这份壮志还是值得钦佩的。

  主簿王脩、功曹孙邵,都是此间俊杰,受孔融征辟出仕。

  北海府衙。

  头戴高山冠、身着赤色官袍的孔融,正襟危坐、面有忧色,即便是独自处理政务,孔融对于服冠坐姿,都有很严格的自我要求。

  孔融前方的案牍上,平列着一排的竹简。

  最右边的一根竹简,上面有“黄巾贼、张饶”字样。

  青州境内的黄巾,以北海郡最猖獗,如今有愈演愈恶劣的趋势。

  这让孔融很难受!

  立志要靖难讨董,如今却连北海郡的黄巾都不能荡平。

  虽然都尉宗宝多次率郡兵征讨,但这频繁的出征,反而让北海郡的黄巾由一开始的多据点、小规模,渐渐的向几个固定的据点聚集,规模也由一开始分散各处的三五十人,渐渐变成三五百人、甚至于三五千人。

  其中最猖獗的,是自称黄巾渠帅的张饶,麾下黄巾众已经达到万人规模。

  这种反差,让孔融难以相信这是亲自治理的北海郡!

  趵趵趵趵...

  轻微的脚步声响起,一个侍从近前,将一份竹简递给孔融,声音轻微但吐词清晰:“孔相,这是王主簿从高密县连夜送来的。”

  王主簿,即是王脩,如今暂代的高密令。

  “叔治的信!”孔融眼神一凛。

  让王脩暂代高密令,不仅仅是因为王脩为人正直、赏罚分明,又有抑制豪强的胆魄。

  更重要的是,王脩肩负孔融密令,要结好郑玄!

  郑玄这样的名仕,即便是孔融自负才学都要仰慕。

  一看信中内容,孔融的呼吸顿时变得急促了,下意识的揉了揉眼角,生怕看花了眼。

  “康成先生欲替次子郑平求娶素儿?”孔融忍不住出声惊呼。

  孔融如今有两个女儿。

  大女儿许配给了泰山羊衜,小女儿孔素今年刚及笄,待字闺中。

  素,即本心,清淑之气自盈於本心。

  又有清尘脱俗,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

  对于孔素这个小女儿,孔融一向期待很高,而孔素也没有令孔融失望,性情温和、知书达礼、才德兼备,大家闺秀能有的优点几乎都学了个遍。

  孔融早就有跟郑玄联姻的想法!

  郑玄长子郑益谦厚,继承了郑玄对经书的注解,但早已成婚。

  而郑玄的次子郑平,天纵奇才,年少扬名,如今又刚到及冠之龄,尚未婚配。

  论身份、论才学、论德行、论年龄、论政治抱负,郑平都是孔融最看重的女婿人选。

  但郑平十六岁出游,一直未能归家,孔融虽然有联姻之意,但也只能委婉的让代理高唐令的王脩表达意思。….

    如今郑玄主动遣长子郑益来剧县下聘礼,这对孔融而言,无异于喜从天降!

  这不仅仅是觅得佳婿这般简单,郑平身后的郑玄,其名仕的影响力更令孔融看重。

  “传本相令,让都尉宗宝即刻统兵五百,前往高密县迎护郑益,切勿让贼人侵扰了。”孔融豁然起身,言语中掩饰不住喜悦。

  命令很快传达。

  孔融也没了理政的心思,返回内院将此事告知陈夫人和孔素。

  得知是名仕郑玄的次子郑平,陈夫人没有反对之意,而孔素则是心中忐忑。

  此时。

  自高密往剧县的官道上。

  青衣儒冠的郑益,率领家兵、押运聘礼徐徐而行。

  身为郑玄的长子,郑益继承了郑玄大部分的优点。

  自律、谦厚、正值、好学....

  虽然不似郑平一般才能出众,但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均衡,能治书注典,亦能治理一县。

  郑益身侧,郑平一袭白衫纶巾、腰悬玉佩长剑、一手牵着缰绳、一手摇着精致的羽扇,潇洒风流如谪仙。

  郑平虽然同意了向孔家提亲,但在跟郑益叙旧后决定亲自跟随来北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