霪雨天京师来佳客,临安城乔迁住新居。-第2/4页
全保长闻言说道:“哪里哪里,予人方便就是予己方便,这年头谁还没有个三灾八难的,出门在外大家互相照应是应该的。敢问先生贵庚?”
余天锡见全保长十分好客,于是又生了几分好感,忙回答道:“在下虚度四十年整,不知老丈贵庚?”
全保长答道:“老汉虚度六十年光阴了,如今在这绍兴府当个保长,平日种些田维生。不知先生在京城如何?在丞相府公干些什么呀?”
余天锡客气道:“唉,都是些许小事。像什么传递公文啊,跑跑腿啊。对了,最近丞相派我到两浙寻找年龄十五岁以上的宗室子弟,听说沂王无嗣准备立为沂王后嗣。”全大节听后给站在后面的儿子使了一个眼色,全老二立马会意,出去了盏茶功夫就领着两个孩子进来了。
余天锡见全保长的儿子领了两个孩子从后堂出来不知其意,疑惑的看向全大节。全大节的儿子见状连忙向余天锡介绍道:“先生不是要找十五岁以上的宗室子弟么?你觉得他们怎么样?”
余天锡转过头看向全保长,那全保长说道:“这两个孩子的确是宗室子弟,乃是太祖四子魏懿惠王之后,如假包换的宗室子弟!”说罢让儿子有把族谱拿出来给余天锡看。
余天锡在看完族谱以后认真审视着眼前的两个小儿说道:“嗯,不错!不知二位公子可会写字?”全大节连忙回答说会,然后取来纸笔给二人考验一下。
二人进来挨个打了招呼,然后听话的在纸上写了起来,这第一个写字的人正是赵信,此时一副乖娃娃的样子,认真的写着字。因为太久没怎么读书了,用不能写那些符号吧,于是想了想,自己经常读黄帝内经,于是就默写一下黄帝内经的内容吧,于是提笔写下四个大字“朕闻上古”不是赵信不想多写一点,一个是因为写字累,另一个是因为写字写大了,纸上写不下了。
余天锡看到赵信着的字点点头,嘴里喃喃的说道:“好,好,难道这就是天意吗?”不多时雨停了,余天锡说还有事情要办,改天再来接公子入京,于是便告辞走了。
赵信不知道为什么舅舅非要拉他来写字给别人看,但是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尽量服从家里的安排,他要做一个乖孩子,最起码在别人眼里是这样的。余天锡走后赵信也没当一回事,但是赵信的舅舅可就积极了,将家里的土地都卖了给赵信和弟弟置办了一身华服。
十月初十,赵信继续到龙门山处理矿石,尤其是那种可以炼出来超硬钢材的东西,赵信也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反正知道这东西熔点很高,因为焦炭炉烧不化。突然,赵信突发奇想,这东西是不是可以用来做钻头呢?于是赵信让工匠做一个模具,按照心里面钻头的样子做了一套钻头的浇铸模具。
模具分成两半,每一半制成一半钻头的样子,将两个模具合在一起就刚好是一个钻头了。在同一块板上做了粗细不一的五个钻头倒模,将两块模具合在一起然后固定住,在上面的凹槽里浇入铁水,成型后将模具打开取出成品。模具采用的依然是氧化铝烧结模具。
这东西说来简单,一直到十月二十才真正做出来。做出来的钻头因为有飞边,还得用磨床将飞边打磨掉,然后就是做一个钻床。钻床的输电设施还是要解决的,赵信不禁在想这个耿格什么情况,这都一年了还没回来!
不管耿格回没回来,赵信要准备好大量的物料准备制作机床,哪怕只做好机械部分先放着,最起码看到样子试试手可以改良一下工艺。
由于锰的含量太低,赵信已经放弃使用镜铁了,太麻烦,制作机床就用电渣重熔炉产的不加特种药品的硬质刚,防锈就靠刷油刷漆。赵信计划先做四种机床出来:磨床、铣床、钻床、冲床,然后再细细研究组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