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形势(二)-第2/2页
但女娲的神迹,跟造人没什么关系。
祂的神迹是补天。
传说上古之时,共工氏与颛顼氏争帝,败而触天柱,致使天维断折,天空出现一个巨大的破口,致使天河倒倾,大地之上洪水泛滥,女娲于是炼石以补天。
以上就是女娲神迹的大致描述。
天柱断折,天河倒倾,大地之上洪水泛滥,紧接着的,就是夏鲧与大禹治水——这个就是女娲神迹发生的大致时间了。
但总之女娲跟造人没关系。
真正跟造人有关系是三皇,至少在华夏神系中,是把这三位当作人祖、老祖宗的。
也正因如此,女娲在三月十五自己生诞的这一天,还要主动去火云宫朝贺伏羲、神农、黄帝三皇。
因为女娲是神灵,神灵需要祭祀,才能生存和发展,而女娲这位神灵享着的祭祀香火,就是来源于华夏后裔——寄人篱下,端着人家的碗,自然得跟这三位搞好关系。
……
……
言归正传,这日三月十五,商王披发袒胸,驾至女娲宫,见女娲圣像容貌端丽,瑞彩翩跹,国色天姿,婉然如生,遂取笔墨题诗于壁,诗曰: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诗中意思,就是夸奖女娲美貌,要把她娶回后宫当妃子、服侍君王,这般态度,于神灵自然毫无敬意可言,可谓“渎神”。
一旁的商容见了,大惊失色,连忙抢步上前,到商王身侧深深俯身,启奏道:
“女娲乃上古之正神,朝歌之福主。老臣请驾拈香,祈求福德,使万民乐业,雨顺风调,兵火宁息。今陛下作诗,亵渎圣明,毫无虔敬之诚,是获罪于神圣,非天子巡幸祈请之礼,愿主公以水洗之,恐天下百姓观见,传言圣上无有德政耳。”
帝辛转过身子,面带讥讽地朝商容笑了一笑,淡淡开口道:“孤看不必。”
言罢,迈步离去。
只留商容僵立原地,身骨逐渐寒彻。
……
……
女娲宫一行之后,帝辛回宫,用奉御宣中谏大夫费仲之言,马上借题发挥,准备以“选天下之绝色、充实后宫”的名义,要求各诸侯国每镇上贡年轻女子一百名。
这实就是要削藩。
次日,帝辛便将此事在朝堂中提出,却被商容意一番言辞挡住,商容的言辞中有着种种的大义论述,但最终打动商王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北海兵戈未平”。
这句话提醒了帝辛,太师还在北海。
削藩的目的,是为了要弱枝强干,这势必会有反弹,这是可以预见的。
而且这种事,不是大成就是大败,成则中兴之主,败则亡国之君。
因此实施执行起来,要格外小心谨慎。
因此最好还是等太师平定北海之乱,班师回朝再进行,这样把力量集中起来,解决完一件事再解决下一件事,方为稳妥。
于是商王暂且按捺,搁置了提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