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崇城
“火眼金睛兽”的脚程极佳,很快便载着余文及横渡过东海,来到了岸上。
东海也就是渤海。
这时的地理观,是以中原、或者说河洛区域为天下的中心,以此为原点来定下东西南北、四面八方。
北海,顾名思义,便是在河洛以北。
而东海或者说渤海,它的方位是位于河洛的东北方,因此余文及御兽登岸之后,并不需要先去朝歌,然后再转道北上,而是直接从登岸之处往西斜向上而去,就可以了。
他座下这头“火眼金睛兽”,身怀“辟地”异能,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有着极强的越野能力,因此可以直接走大致的直线过去。
这是余文及初步大致规划的路线。
这条路线,比起现代航空飞机两点直飞的路线来,也只是遇到山头时多了个翻山的上下路程,其他的都一样,都是直接认准方向就走,一路不用转弯。
上了岸,余文及准备稍做休整,将“火眼金睛兽”上面的东西卸了下来,吩咐它自己去山林觅食,顺便再猎个猎物回来。
由于金睛兽身上禁制的关系,他对于金睛兽有着一种直觉感应,能感知金睛兽的基本身体状态和情绪反应,也在一定范围内能远距感知到其所在的位置,乃至于隔空发动禁制限制金睛兽的行动。
因此也不怕它乱跑。
很快一夜过去,第二天余文及收拾好行囊兵器,跨上坐骑继续赶路,等到临近下午日落时分,已是来到了一座关卡之前。
打骑眺望,远远见得那座关卡城门之上阴刻着三个绿色的金文大字,他仔细对照分辨着,原来上书着乃“陈塘关”三字。
“陈塘关……东海……北方……”余文及略做沉吟,得益于道者那一指点化,他是认得金文这种文字的,只是有些生疏。
大商的政治制度,称为“内外服”。
这个政治制度,将天下大致划分成两片区域,即“内服”和“外服”,其中“内服”是由商王直接统治的中心区域;“外服”是由商王分封或承认的各诸侯国。
而这个“陈塘关”,便是大商“内服”北边的门户,过了“陈塘关”,便是从北边各诸侯的领地,进入大商的腹地了。
这个地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因此是个军镇,商廷在此大量屯军驻兵,密切监视着北方各诸侯的动向。
也即所谓的“观政于诸侯”。
“陈塘关”的地势十分险要,此关乃是依着入海的大河“九湾河”而筑城,有着自然的天险可为凭依——这种地势格局,就与后世堪称“天下名局、兵家必争”的襄阳凭依汉水的格局,是如出一辙的。
因此自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陈塘关”一日不破,北方诸侯的军队便一日也别想大批进入到商廷内服服地,商廷便可高枕而无忧也。
如是要畿之所、咽喉之地,对于往来人员的盘查自然是严格无比,不过余文及目的地是北海,此行的规划,则是“蓬莱—崇城—北海”这条路线,经崇城而至北海。
这里的“崇城”,便是北方诸侯伯“崇侯虎”的行政中心,其前身乃是大禹之父夏鲧所筑的“石峁古城”,故又称“夏鲧城”。
在上古之时,城就是国,“夏鲧之城”即是“夏鲧之国”。
因此“崇城”又有着“王城”之意。
它是这个时代少有的石城,而非一般的黄土城,高大壮观,坚固难以攻克,对内外具有强大的威慑力。
而今以崇城为大本营,作为北方诸侯之长的崇氏,便是夏鲧的后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