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元神



    “气炼腑脏”开始之后,首先是脏腑中的精气被炼化,然后真气与脏腑深度结合,填补精气被炼化后空出来的空缺位置。

    这个时候,经过这第一步的“改造”后,脏器和腑器实际上也有了一部分蓄气的功能了,就如同一个个“副丹田”一般,随着余文及“炼精化气”功课的不断进行,真气也在不断填充进这些腑脏器中。

    在这过程中,余文及首先感觉到的,是五脏六腑充斥着一种难言的通透清灵感,一口气可以吸得极长,绵绵不尽。

    以前余文及练武,常年的锻炼下,脏腑也强韧有力。

    但随着各种动作发力,尤其是极限发力时,几乎会用尽一切的可能从全身、包括内部器官处榨取一切可能榨取出来的力量,因此对脏腑的压力也极大。

    而现在,随着“气炼腑脏”的进行,这种对于脏腑压力的负担,这个重重的担子,仿佛一下子被卸去了,对脏腑的感受上,再没有那种沉甸甸的沉重感。

    而是一种解脱了般的轻盈。

    在修行时的直观感觉中,他甚至觉得脏腑开始不再是血淋淋、沉甸甸的实体,而是变成一个个由“气”构成的器官,非常非常的轻盈有力,而且功能运作高效至极。

    这种实证过程中的身体直观感受,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形容,余文有时甚至感觉盘坐的身子,轻盈得几乎要飘起来随风而去。

    恍如要“羽化而登仙。”

    让人心神皆醉,只愿长驻而不复醒!

    回过头来,这个过程带给他的最直观身体变化,就是耐力变得十分之悠长。

    这种“力”是一种气力、内力,而不是肌肉力、筋骨力,在于内而不在于外,仿佛只要内里的气还在走,力就会源源不绝。

    气有多长,力就有多长!

    ……

    ……

    脏腑是化生精血津液,促进新陈代谢,维持人体机能活动的主要器官。

    分别来说,五脏是贮藏精气的,六腑主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

    脏以藏为主,腑以通为用。

    五脏在脏腑器官中,是起着主导地位作用的器官,一切对于脏腑的修行的成果,最终都会集中体现到五脏上面来。

    五脏的修行,在脏腑的修行之中起着提纲契领的作用,因此修行上术语的描述,有时也会直接用“五脏”来代指“脏腑”。

    五脏跟五官七窍也是对应关联的。

    而当脏腑的修行到一定程度,首先感官上也会产生变化,带来新的感受。

    余文及轻轻吸入一口气,与以往没有任何分别的普通空气经喉咙入胸腔,会有一种清凉中微带甘甜的感觉,就像吃过薄荷糖。

    摘下一颗野生的水果,舌尖上传来丰富而又层次分明味感,这是以往不曾有的细致而敏锐的感受能力。

    这种口鼻舌间的前后变化,对照“一气仙”传授的炼气诀窍,应是“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的综合结果。

    不止如此,“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及二阴”,炼肝使目明,尤其是凝神时,对于事物细节看得十分分明;

    炼肾则增强耳力,以及消化排泄功能。

    五官变化之后,接下去再继续修行,仍就从“炼精化气”开始,再以气过精入脏,随着腑脏的逐步炼化,接下来身体感受中发生变化的,便是“五体”。

    所谓的“五体”,就是脉、筋、肉、皮、骨,五脏与五体相对应,是为“心主脉、肝主筋、脾主肉、肺主皮、肾主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