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庚辛-第2/2页
有一个词叫“度量衡”,其中的“度”指的是“度器”,用来测长;“量”指“量器”,用来测容积;“衡”则指“权衡器”。
“权衡器”中,“衡”是横直木,“权”则是秤砣,用来测重量。
“权”于是也被用作重量单位。
道者说这方天画戟总重“八十七权三”,那么结合身体的感觉,这里的“一权”大概是等同于现代重量单位中的“半斤”左右。
真正用于实战的兵器,必须考虑长时间作战的因素,因此是不能太重的。
明史中记载过一位“刘大刀”,他使过一柄现代重量140斤的“缤铁刀”,能做到在马上“轮转如飞”,不过他这是考武举时的表演展示,不是常态。
相较而言,三国史中记载的猛将典韦一双手戟折合现代重量三十五斤,这才是真正可用于实战的重兵器重量。
而道者为自己打造的方天画戟,重量上比典韦的稍沉一些,不过却正好符合自己而今身体异变后的巨大力量。
道者只凭观察,就能锻造出高度契合自己力量和体型的兵械,眼光着实毒辣!
……
……
钢的密度则是7.85g/cm?,常用于制作枪杆的檀木密度平均大概是1.20g/cm?,两者相差6.5倍。
一把木杆的枪重大概4到5斤,同样形制的“浑铁枪”则重二十多斤,而道者打造的方天画戟,重量上几乎是“浑铁枪”的两倍。
因此其形态上,尤其是戟杆,自然要比过“浑铁枪”的枪杆要粗上许多,一对月牙戟刃,也与寻常画戟的“修身”不同,显得厚实肥大,让人无由想起雪亮的斧刃寒光。
——这是一把狰狞的凶器!
余文及双手特别宽大,而且厚,是那种看起来非常适合打篮球带球的手,因此戟杆的粗大,对他而言倒非难题。
或者说,正中下怀。
这画戟的戟杆并不是规则的圆形,而是一种非常明显的鹅蛋形。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手持时,仅靠手感就能正确调整好戟刃的方向,这一点跟许多刀柄的设计理念是一致的。
戟杆之上,花纹如云,自然凸起,这将起到有效的防滑作用。
而且也不知道者是怎么做到的,这戟的戟身握感绝佳,余文及的手握上去,感觉就跟握上高级羽毛球拍的握柄上一样,有一种手心的纹路与戟杆完全地贴合的感觉。
……
……
以上这些,这便是“一气仙”向余文及所展示的炼气士百艺之中的“器”了。
于一戟中,从材料、到加工、铸造、成型……道者高超的炼器手艺,尽显无疑。
以戟换枪,器械选择上的问题解决,接下来就是戟法了。
余文及看向道者。
既然他让自己用戟,戟法上的问题,他也应该有所准备才对!
道者低低一笑,道:
“且听吾道来……”
“戟有尖有咎,九九八十一进步,七十二开门,腾挪闪赚,迟速收放。”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