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愿否



    蓬莱。

    炼气士口中的蓬莱,指的并不是现代的地名,而是海上的神山,即“蓬莱山”。

    如《山海经·海内北经》中就有“蓬莱山在海中”之句;《列子·汤问》亦有“渤海之东有五山焉,一曰岱兴,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日瀛洲,五曰蓬莱”之说。

    蓬莱山位于东海之上。

    这里的“东海”,其实就是作为黄河入海口的渤海,也即是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中间的那片海,因其方位在中原以东,故而又被称“东海”。

    这一点,还是余文及被带到“东海蓬莱山”上之后,对照之下才发现的。

    而这“蓬莱山”,其实将之称为“蓬莱岛”也没错,两者本是一样东西,毕竟若是从海底去看,所有的海岛,不都是一座海山吗?

    所以“东海蓬莱山”跟“渤海之上名为蓬莱的岛屿”,所指的其实是同一事物,叫法不同,是因为不同地理观下的认知不同。

    “尔可准备好了?”

    道者余元低沉如钟的声音传来,将余文及的注意力从发散的思绪中拉回,此时已经是来到蓬莱之后第三天的夜晚了。

    自那日被金睛五云驼带着越洋东渡至蓬莱后,余文及经过了三日的斋戒、又以清水沐浴更衣后,被安排坐在了一座法坛上。

    法坛位于蓬莱东部一处山顶上,三层的圆形法坛,下大上小,其中最上也就是最小的那一层,半径估计都有9米左右,水磨的石质黑黝黝光溜溜,乍看之下还以为是铁。

    余文及就坐在法坛最上层中心区域,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石质的供台,高高的供台上有供着三尊小小雕像,各有其仙骨风姿。

    其中位于正中靠前的那一尊,就是截教创派的祖师,碧游宫真人通天教主。

    按照“一气仙”余元的说法,今晚的斋醮科仪,正要借助碧游祖师的通天法力,来为他点破障碍,点开道途。

    从而度他入道。

    入道之后,就能炼气。

    而炼气之后,余文及身上的所有问题,就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控制和解决。

    对于这个说法,余文及将信将疑,不过他并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见步行步。

    至少这道者身上那些古怪本事他是亲眼目睹、亲身体会的,至少这一点是真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整座的法坛连同供桌和上面供奉的雕像,都是一体而成,直接在山顶崖尖上整体雕刻出来的。

    所以这整座法坛,是实打实的接地,直接就跟大地生长在一起,生长在山崖上。

    法坛每一层的边缘处,又各种插着一圈黑色的令旗,黑色绸缎织成的旗面上用银丝绣着各式的星辰图案,在星光下熠熠生辉。

    “一气仙”余元就在三层星斗令旗的环绕之下,手执戒铃和法剑,开始踏罡步斗,掐诀念咒,吟哦诵经,焚香拜忏。

    他的诵经依旧是那种口唇紧闭的方式,当熟悉而模糊的古老经文再次从道者脏腑之间响起传出时,在焚香和周围各种肃穆场景的加持之下,给人以“大音希声”之感。

    道者踏罡布斗,摇铃舞剑诵经,待七七四十九圈之后,转回供桌前面。

    他伸手拈起三根并排细香,手指在香头上一揉捻,香头亮起红星,就点着了。

    双手持香,对着头顶的祖师座像三拜之后,一身大红金丝法袍、披发跣足的道者注香入炉,又自合手三拜,面色肃然。

    柱香的青烟这时袅袅徐徐冒出,成一条笔直的细线,半点不受风吹的影响,直直升腾而上,至通天祖师雕像时,则又被轻轻地撞散,缭绕在雕像的口鼻之间,最后消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