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东岭关-第2/2页



    这才有了曾侯亲至庸城的故事。

    话说回今晚的姬蘅,假途灭庸极为顺利,曾侯自然一时风头无两,连带姬蘅,也被军中知情吏将敬奉如神灵。但兵势无定,作为最重要军事目标的东岭关,就一定能拿下吗?如果兵事稍有挫折,甚至打了败仗,自己如何自处,会不会被曾侯拿来出气?

    想到这里,姬蘅更加愁眉不展。

    她却不知道,此时营中,有人因为她恶作剧般唱了一首声声慢,被搅得无心睡眠。

    说是攻打东岭关,但实际上,庸城与东岭关还有几百里距离。

    庸城之名,源于大岭流出的一道河流--庸水。庸水由南往北,蜿蜒几百里,汇入丹水。

    丹水发源极西之地的丹山,是途经西秦流入东土的大河,河水夹带大量红土,颜色赤黄,故名丹水。丹水沿着大岭北侧出山,东岭关扼守丹水出口,水位在此跌落,澎湃壮观,如壶泻水,又名壶口。所以东岭关又名壶口关,易守难攻,进攻东岭关,需渡丹水,这个时空的造船技术极为落后,大军渡河,极为不便,只能寄望于东岭关守卫空虚,无力出击,大军能够从容渡河,然后以数倍的军力,快速取得胜利,如果陷入僵持,等西秦救援力量到来,丹水阻隔,军资一旦受阻,等待曾国大军的,恐怕就是全军覆败,插翅难飞的局面。

    但同时,曾侯和将臣却都觉得,有了庸城庸水作为靠背,即使东岭关攻战不利,西秦也不敢远离东岭关,冒失进击,双方最多陷入相持,改变不了西秦腹背受敌的被动态势。把庸城作为军资粮草的中继站,耗国力也能把西秦耗空。

    所以他们打心眼里,对王女神授一事信服至极。

    天命在我,亡秦有日。曾侯壮怀烈烈,早间就指派吏目,要好好记录下神女与庸城的详细文字,所以才有马文琪等人河中采泥一事。

    曾侯当然丝毫不关心马文琪一干奴隶的死生,献完礼的奴隶,就不再具备特殊含义,和牛马无异。但也因为今日大喜,军中有令,不宜开了杀戮,营中宽赦犯错兵卒奴隶,白白让土喜捡了一命,他被绑在军营某个收住奴役的营地车辕上,挨了许多鞭打后,欣喜若狂的发现,军卒居然解了捆绑,将他放入一班运输军资的奴役队伍之中。

    四狗哥一天上位,算是已经攀到大腿,顺带收拢十多个奴役的认可,怀揣得意,早早的就睡着了。

    马文琪周同礼却心事重重,对未来迷茫不定。

    唉,果然是知道得越多越容易抑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