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行水复渡河
朝阳穿门过户,晨雾渐散。
安远城居仁坊外的青石路上响起了稀稀疏疏的脚步声,一道响亮中略带童稚的声音响起:
“苍伯,将担子给我吧,别看我年纪小,往日里可也是干过不少活路的,力气可大了。”
“河小子诶,别说苍伯瞧不起起你,论起气力来你还差得远哪。再说,今日你第一次随老夫去永济坊汲水,且熟悉熟悉道路再说,要挑担子啊,以后有得是时间。”苍伯脚下轻快,略微偏了偏头,对身边的范河说道。
此乃闫夫子宅中老仆苍伯和范河二人。
却说月余之前,慈水上游山洪爆发顺流而下,永平、昭阳二府数县乡野间无数田地农庄被毁,数个县城连同二府府治所在均受了不小波及,死伤数千余众,乡间百姓流离失所涌向县城乞活。
范河老家所在更是覆压在了山洪泥石之下,只身一人一盆漂行于洪流之中,幸得于持相救得以幸免于难。
范河忆及此一月有余的经历,饶是年纪尚小,也不由得心中五味杂陈。
那日于荒山之巅等待两三个时辰后,范河已濒绝望之际,让自己于山巅等候的那位先生回得远处,将自己带回了安远县东山村,数日前又到了安远县闫玄夫子宅中。
范河自小家道殷实,也念过几日村中乡塾,粗粗识得几个字,然则比起现在的日子还是远远不如的,东山村中于持一家让他有一种重归家宅的感觉,特别是于母罗氏,更是视范河为自家子孙一般,如今又有闫玄夫子教自己书经文艺,尽管范河尚是半懂不懂,却也清楚,比之往日村塾不知高出多少了。
只是,尽管府县齐齐发动,安排救人赈灾等诸般事宜,于持、闫玄等人也想方设法多处打探,范河之父母家人及众多乡邻仍是不明下落,每每念至此处,范河又是悲不自禁,于夜深无人之时也偷偷哭过数回。
范河长得圆脸细眉,看似乐天知命,实则心思细腻缜密,村中情况及双亲之事他心中早已有所猜测,只是不敢承认罢了。
于家长辈和闫玄等人皆是老于世故的,也不点破范河,而是待如自家子侄后辈一般,过得这月余时日,如今范河眉宇渐见散开,已是慢慢融入如今的生活之中了。
“河小子,老朽与你说啊。闫夫子最是喜城南永济坊这处古井的泉水,当然,合县上下皆知这口老井水质清冽、冬暖夏凉,饮水泡茶最是适合不过了,便是县中大户自家打的水井也大有不如。”苍伯捋了捋发白的胡须,继续说道,
“纵然来回一趟须得小半个时辰,老朽也是日日如此、极少间断,待得你再大些自来汲水时,须得也是如此。”
范河圆乎乎的脸上荡起爽朗的笑容,响亮应了声“是”,脚下微微发力,赶上了几步,几与苍伯并肩而行。
一老一小边走边说,正聊得投机,经过一处十字路口时,左手一处店面屋檐下闪出一个人来,向两人招呼道:
“苍伯,范兄弟,用过早饭了否,进来吃晚米粉如何?”
苍伯闻言,须发都似要飞扬起来,笑嘻嘻的回道:
“今日吃过早饭了,却不劳烦卢三掌柜。再者说了,我等吃粉,卢掌柜总是不收银钱,回去之后夫子又得生气了。”
“三两碗米粉却又当得甚么,苍伯,范小兄弟切莫客气。”那卢掌柜哈哈笑道,细眼一看,却不正是那卢义、卢三郎。
说来此事倒也颇有一番曲折,数年之前卢义同家中商议定了之后,带着幺娘于昭阳东城门口集市置了一处鱼粉摊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