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莺声似故山



    阳春三月,山花烂漫,微风和煦。

    五牛山山上山下,渐次喧闹了起来。山风过处,松林似御林挥戟。清香扑鼻,菜花如蜂蝶翩翩。百草丛生、千峰竟翠。群鱼戏水、万花涌波。

    又是一年小阳春,东山村中的一处院落中,前院响起老妇的喊声:

    “三郎,起床,再不起饭菜凉了,不好吃。”

    “三郎,怎的还不起身,太阳晒屁股了哟……”

    “于持,快点起床,快三十岁的人了,日上三竿还不起!”陡然声调降低,回头对另一人说道,“阿远,去叫你三叔,再不起掀他被子,就说是奶奶让你干的。”

    俄而,东厢房于持的声音懒洋洋的传了出来:

    “莫催,阿娘莫催,就起,就起了。”

    “阿远,去把桌上菜端过来,跟我去厨房……”那老迈女声自外传来,嘴里边是絮絮叨叨,一边远远的向后去了。

    房中,于持斜倚着床头,揉了揉眼睛,嘴角犹自带着一丝笑容。

    时间已过去了数年,于持自得了那方城隍的许多书册后,又下了一回阴司城隍堂,见识了一场神奇。

    当年在邯都西山和邯都之间流连了月余,于山间修习演练种种法门,并试图将凡尘武学融入进去,在城中与城隍、诸司神道也逐渐有了些交通往来。

    期间,将数门武功秘籍给了仍自流连京城的乐飞鹏,也见了见柳园,那书生一脸的不可思议。

    只可惜未再遇上老乞丐师徒俩,那老乞丐还欠着于持酒菜未还哩。

    不待春闱放榜,于持即欲北上边地看看那九关雄伟、塞外苍茫,不料蓦然间血气涌动、心中不安,遂掉头南下,赶回莘州。

    却是家中老父不慎摔了一跤,于安本就有积年的战伤在身、腿脚不便,年纪大了更是不堪。

    然则,于安一生要强,不肯无所事事,终老于床榻之上,山间地头多有忙活,此番终是遭了罪。

    于持日夜兼程,归家后日夜守候,推拿活血,终归是劳累过甚、气血亏虚,也不过延得月余时日,于父便撒下一家人独自去了。

    那日,于持见得两名日游使前来接引,却也未做文章,只暗中朝二者施了个礼,倒把二人吓了一跳,恭恭敬敬的去了。

    此后数年,除隔段时日去县城看看闫玄之外,于持少有外出,在这东山村随老母家人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时则帮老母、大兄疏通经络、推功过穴,两人渐感身轻体健,胃口也好多了,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倒也悠哉。

    在这东山村中,于持家境算得上是富裕的,于父早年征战,虽落了残疾回乡,但有闫玄夫子关照,抚恤银子自不会少。

    加之父兄多年辛苦,于母又勤俭持家,数十年来遂攒下了这两进院落、家中尚略有余财,却比村中那些一辈子土里刨食、家中又不善经营的乡邻好多了,于母也常是村中妇人们又羡又妒的对象。

    而今,比于持大了近二十岁的于家老大尚未老去,眼看着于持的侄儿侄女也陆续嫁娶,家中人丁逐渐旺盛。

    随着晕疾好转直至痊愈,于持脑中慢慢多了好多东西,却又好似还缺了点什么,让他每每打坐冥思,体内元气运行之时,泥丸宫处总是略有滞涨,不得圆满。

    这数月以来,于母见天念叨着要他成个家,于持也颇添了些烦恼,加之后院大兄家人口也多了些,遂一个人搬至前院东厢,尽量耳不听为净。

    今日却又是于持准备拜别老母之时,原来那岳州书生柳园,竟于数年前高中状元,外放了地方做官,与于持素有信件往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