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林下美人来
狂风席卷天地,百草折戟,群山俯首。
乌云横压苍山,如天遮幕,似城欲摧。
桐山北上通往京畿的山道上,一行商旅正携手向前努力行进。
行脚商赚的乃是辛苦钱,南方的药材丝绸,北地的皮草人参,大头多是巨商富贾们吃掉了,行脚商们贩卖些边边角角,挣得几个辛苦钱,却也供养得起一家过活,若有机会碰上一两样稀罕货物,则更是意外之财,足以宽慰一家老小了。
这一小队行脚商,正是南下贩货归程之时,看这十数人肩挑手提,尽是些南货,比如茶饼丝绸、吴纸云墨之类,偶有几人不小心露出腰间鼓鼓囊囊的袋子,应是收获不错。
队末随行的一人,月白长袍、脸色略白,只在左肩背着一个包袱,别无他物,却正是那一路北上的于持。
那日在瓜州渡口附近的黑月湖遇了那件奇事之后,乐飞鹏等人烧了那五友之一的梁成的尸身之后,带着骨灰觅地疗伤,后来乐飞鹏等人相约一同护送卫去疾返京,遂与文萱姐弟同行。
对于出手相助的于持,众人也是感激不尽,更是惊讶于此位书生年纪虽轻,武道修为竟如此精深。
于老店养伤之时,乐飞鹏等人多次来访,于持感佩几人的义气凛然,当即结交了一番,不过却托言内伤未复,多于房中调息、研习书册术法,也曾暗中返回黑月湖看了一看,那湖却着实幽深难测,眼下于持仍是力不能及,只得感叹两声,将此事记挂在心。
过得数日,于持见乐飞鹏等人已然无虞,遂于一日深夜悄然去了。
一路随意北行了一段时日,于持在桐山南麓的洛河县遇上这队京畿来的行脚商,他们贩卖皮货略赚了一笔,回程之时,正巧碰上一批不错的南货,遂顺手收了,北返后倒手一番赚些差价,却也是难得的机会、意外收获了。
行脚商这个行当,多是乡党结伴外出,一来更加信任,二来同乡之间同风同俗,有些门道不足为外人言。这一队行脚商就是如此,大多是壮年的耿直北地汉子,也有数人略通些庄稼把式,由一经验老到、年纪稍大的领头人“杜老大”领头。
听闻于持欲去邯都,那杜老大见他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眼神清亮深邃不似歹人。
加之于持彬彬有礼言语恳切,却并无一般穷酸读书人那般傲气,由是杜老大慨然允诺一起同行,于杜老大而言,也算是积德行善一回了,心想万一这书生真是来年春闱的考生,一朝得以中榜,未必不是他老杜家的缘法。
时近除夕,行脚商们赶着回乡过年,也盼着这批南货在年前能赶上一波行市,也不怪杜老大一行冒着如此恶劣的天气赶路了。
前方快到桐山山顶了,眼见的这大山中的行程就要过半,那天色却越来越暗,云层压得越发的低了,怕是要下大雨,走在头前的杜老大当下心思一转,对身后中人大声喊道:
“众位兄弟,我看这架势怕是稍后就有大雨,这桐山山道虽是要道,也算平整,但若是大雨天气,定然泥泞坎坷难行,再则,我们这趟南货怕是也要遭殃。且在此暂歇,寻个地方歇歇脚,躲过这场风雨再走吧。”
众人轰然应诺。当中一精瘦汉子言道:
“老大,这山道我们走过数次了,有一回我们在这附近歇脚时,我去林中解手,发现有一处木屋,应该是附近山中猎户上山打猎之时歇息用的,那处还算宽敞,歇下我们这些人不在话下。如此一来,货物也可以保全了。只有一桩,那小路少有人行,欲要到得那处,我们此些南货需得收拾一番。”
杜老大略一犹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