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拉帮结派-第2/3页
现在正是春夏季节交替,看不到脚印,不能下套子和地夹子,只能用最古老的办法,下诱饵、打造一个扣鸟网。
和二人说了想法,张明、韩东方二人也没不太懂,所以王大山就拍板定论,就用扣鸟网了。
网到是有很多,家家都有,和渔网差不多,一般都用来圈养家禽。
但是要弄一个长三米,宽高一米的框架,就比较麻烦。
用木头制作一个,应该是最简单的方法。
哪里能弄到四根三米以上的木杆,一米的要十多根,王大山对着二人问道。
韩东方、张明抓耳挠腮,一米的家里现在就有,四米那是大树了上哪弄去。
突然韩东方说道:“大山哥我知道哪有了,四福小学就有,他们准备很多四五米的竹竿,说是准备做国旗、咱们去借四根。”
四福小学,这是我们附近四个村子,合力组建的小学就在这个山脚下。
附近有四个村子,分别是上河村、和我们下河村、青山村、高山村。
说是四个村,其实每个村字距离就五六百米,跑步也就几分钟,但是说到借竹竿。
要是其他人去没问题,但是王大山几人经常偷鸡摸狗,去了得被校长赶出来。
那么只有顺手牵羊了,不对不对是借,用几天再悄悄还回去。
三兄弟就商量怎么不被校长和老师发现的情况下“借”。
大山哥,这个时辰小学放学了,咱们现在摸过去翻墙而入,这竹子不是啥珍贵物品,就放在学校大瓦房后院扔在大棚里,韩东方说道。
王大山竖起大拇指,果然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那就这么定了走起。
一路躲避人群,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四福小学。
说起四福小学,四个村字也因此得名“四福村。”
刚建立没几年在这十里八村,是很好的小学了,都是用的青砖白瓦。
学校一米多高的围墙,对王大山来说那就是如履平地,翻身而入那叫一个轻车熟路。
学校后院有个防雨大棚,是用来储存学校杂物的,连门都没有!放了一些桌椅板凳,粉笔黑板。
一进大棚就看边上有几十根的竹竿,不紧不慢的选了四根,婴儿手臂粗细的竹竿,每根都接近四米。
张明一人直接拿起四根就往外走,东西现在有了在哪制作,肯定不能回家,这要让王河知道少不得一顿揍。
在这个年代老爹就是一家之主,打个儿子那就是小菜一碟。
三人一合计藏在村长家后院,村长陈来发家靠近大山,方便明早起来直接拿东西进山。
村长白天去村委会,保准没人发现,三人又回家找了绳索还有网,一捆一米多的木棍。
至于饵料三人明天每人带一点就够,一切准备就绪,但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安全。”
虽然王大山在大岭山外围,但是野猪经常下山来村里打秋风,这要是遇到那就嗝屁了。
防身要用枪,王大山家有一把老猎枪,打一枪装弹一次,但好歹是枪。
张明、韩东方谁家有枪,拿着防身用,王大山问道。
我家有是有,但我不会打枪啊!韩东方无奈道。
王大山白了他一眼,这和没有有什么区别!
我家有、我会开枪,明天偷偷带出来,张明举手道。
那明天我和张明带猎枪,老韩你带一把刀,对了再带三五根钢钉,要长的到时我有用,王大山开始问陪任务。
包在我身上了,韩东方拍了拍胸脯道。
韩东方的父亲是钢铁厂工人,家里刀具铁器不少。
一切准备妥当,再约个时间集合,早上王河都是六点上工,王兰也会去田地。
这个时候已经是个体户了,土地都分配个人了!所以母亲会去自家地里除草。
那就六点半村长家后院集合,躲着点人,王大山一边嘱咐二人一边往家走。
这二人张明性格憨厚直爽,说白了没心眼,再加上80年代人纯朴,每天就想着能吃饱饭就好了,哪有心思想那些歪门道。
韩东方虽然有些聪明,但是也一样,人不坏可深交,想着想着还是不放心。
回家可别说漏嘴,被发现别说上山了,大门都出不了,王大山担心的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