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红星音乐生产社-第2/3页



    因为本来就是个散装公司,黄金周之后,星系公司的程序员们从放假中回到办公室,发现业务部的人没来,一问才知道是去燕京了。

    申城的文娱氛围比较……贫瘠,最近吕蓉新带的彩铃组在燕京租了个办公室,又招了点应届生,直接住那了。

    不过例行的产品会上,大伙还是要一起开视频会讨论业务,这一点倒是轻车路熟了,软件部的p2p技术开发还在关键节点,不过业务部最近很出风头,今天老板让业务部率先做起了报告。

    吕蓉的报告听起来是好消息——彩铃正在带着数字音乐这个行业完成起飞,星系软件已经吃到了第一波的行业红利,最近的业务进展一切顺利,甚至还能谈到不少代理机会。

    虽然之前那种一两千直接买断彩铃版权的情况不多了,现在买断的价格涨到了两三千,好一点的直接涨到了5000以上,还大部分都不是排他性的合同。

    但是总归还是能买到,比如上个世纪叱咤风云的红星唱片社,手头有田震、许巍这样的实力歌星,还有beyond巅峰时期不少歌曲的版权,资源丰厚,实力不俗。

    之前星系软件上门的时候、他们的经理鼻孔都翻到天上去了。

    不过自从跟beyond闹翻后,他们老板也是赚够了钞票直接润出国了,留下公司一个空壳子混吃等死,这次去的时候,那经理说版权可以谈,价格也十分便宜,仿佛根本没感觉到外边的彩铃热潮一样。

    不仅如此,还当场说出了他们的公司的生意正在找下家接受这样的惊人发言。

    星系软件目前没有这方面的收购计划,不过听起来这好像是个还不错的主意,总之吕蓉先把Beyond的版权给直接买断了下来,虽然不知道人气怎么样,不过上次去k歌的时候、程序员们都挺喜欢唱黄家驹的,想来应该不会很差。

    至于谈收购的事,之前已经跟陈钦说过了,这件事倒是不用很急。

    除此之外,一些个人与小唱片公司也乐意用分成代理的方式、委托星系软件代理版权开发业务。

    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是吕蓉一开始提出的那个建议更准一些,如今彩铃的热度已经很高了,真金白银也看着了,但是整个市场的调整还需要时间,继续沿袭旧战略其实还能赚得到钱——至少短时间内是这样的。

    但是触及到一线业务的员工也陆续发现了——也确实需要转型了。

    在彩铃市场,歌曲的马太效应更加明显,所谓马太效应大概就是赢家通吃的意思。

    这似乎是互联网行业的通病,吕蓉之前总结的经验就是时下榜单上的歌曲能占到更大的份额,那些不值钱的冷门歌的价值其实比大多数人眼中更差。

    而这些大牌歌曲……确实如同陈钦所说,无论是分成还是买断,现在都已经不太可能买得到了。大唱片公司逐渐看到了彩铃的价值,把核心资源牢牢地收缩到了自己怀里;这种趋势正在发展,如果纯靠代理、当行业润滑剂,以后总有吃不到份额的时候。

    而主要突破口,似乎也正如之前陈钦说的那样,在个人音乐人、以及那些小的唱片公司那边。

    如今的彩铃虽然赚钱,但是对个人创作者来说非常遥远,目前大多数服务商还没有打开与个人彩铃创作者的入口,对小唱片公司来说,他们也缺乏与大服务商的议价能力。

    直接与他们签一个还算可以的代理合同是个合作的办法,更好的办法是直接签下这些个人歌手,然后主要经营线上渠道,走网络发行的路子。

    吕蓉的战略没问题,可惜这次还是没签到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