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一 父亲的家史



  父亲的家史听得我妈和我们几个儿女的耳朵早就生出了老茧,那时候我太小,无法感同身受,慢慢长大后,我开始对父亲皇族的血统深信不疑了。斗大的字不识一个,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的父亲;六岁成孤儿帮人放牛砍柴,吃百家饭长大的父亲,竟然在哪里都能站如松坐如钟,他身材挺拔,腰板笔直,方正的国字脸上配着英气的浓眉大眼,自带一种独特的皇室威风,父亲在一群佝偻萎糜的庄稼人中显得如此出类拔萃。

  只可惜出类拔萃的孤儿父亲一无所有,因此,成年后的父亲才会在媒人的介绍下,从桂花村来到相距十几公里的溢河村,委屈自己做了母亲家的倒插门女婿。母亲矮胖身材,长相平平,不漂亮不能干不会持家。但我这样糟糕的母亲却有个好的家世,能说会道又有文化的外公在解放前后的几十年,一直是溢河那一方的红人,外公在溢河村风水最好的半山腰上修建了偌大的四合院,人称邓家堡,这名字一直延用至今,80年代末去世的外公响当当的名号也流传至今。他在溢河的身份地位,如同陈忠实《白鹿原》中的白嘉轩,是那一方村民中富庶又有决断的领袖。就连外婆,也像极了白嘉轩的妻子仙草,跟我的外公夫唱妇随,几十年如一日地把家里家外、三个儿女打理得井井有条。解放初期的中国农村,像外公这样能让家里孩子吃饱穿暖并能读书脱盲的大概已是寥寥无几了。

  留在我记忆中的外公,永远腰板挺直,一头白发整整齐齐梳在脑后。他身上的藏蓝色中山装也似乎永远一尘不染,他不凡的气度跟我父亲极其相似,我想这就是外公能一眼相中父亲并把他招为上门女婿的原因吧。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