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四十三 御宝诏书



  家人颇为埋怨。

  刘伯温却不以为然。

  他说这种虚名真的不要再提,功勋盖世,不发一言才是英明的决策。

  但这不是刘伯温真实的想法

  他现在最切实的想法是,他不中用了,这种想法出于意气。

  背后的根源是,朱元璋把他抛弃了。

  基本没有再找他谈国家大事。

  也不再和他有私人交谈。

  他和朱元璋的关系自八年前开始就牢牢绑定在一起。

  他像是朱元璋的人生导师,指引着朱元璋走好每一步。

  是他让朱元璋从流寇转型为帝王。

  但当朱元璋可以独自行动,他已经不需要刘伯温这位导师了。

  这让刘伯温的身体变差了。

  他早就有病。

  至正十三年,因为要招降方国珍,刘伯温被元廷定罪羁管绍兴,一天早上,由于过度悲愤,他突然呕血数升。

  于是在这年的八月。

  刘伯温再次宣布他老婆死了,要回青田。

  韩林这次不劝了。

  朱元璋也不拒绝。

  但是刘伯温刚走不到一个月。

  朱元璋又下了《御宝诏书》。

  开头就是我听说同患难而不同富贵的人,得不到别人的辅佐。你我二人同患难过,但有了富贵后,你却走了,你是想让天下人知道我是个“异心”的王八蛋吗?(原文不贴了,不然觉得水字数。)

  这简直是强词夺理,瞎子都看到了,刘伯温离开应天表面上是因为丧妻,实际上正是朱元璋默许的。

  他现在倒打一耙,指责刘伯温,你老婆去世,你回家奔丧,可奔了一个多月个月也不见回来,你这是什么意思?

  至于他如何和刘伯温共患难,他把刘伯温的功劳掰着指头数了一遍,“曩者攻皖城,拔九江,抚饶郡,降洪都,取武昌,平处城之内变,尔多辅焉。”

  这些功劳足以厉害,但朱元璋却在这些功劳前加了两个前提。

  一是“天下初乱,闻朕亲将金华,旋师建业,尔曾别闾里,忘丘垄,弃妻子,从朕于群雄未定之秋。”,你听到我的威名,马上抛弃妻子,扔了田地,来投靠我。

  第二个前提是“尔多辅焉”,也就是说,这些功劳其实都是我的,你不过是我的一个助手。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