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指挥专家朱厚照



  只见朱厚照立于高台之上,下方是以江彬为首的“义子团”共计一百二十七人。

  朱厚照学着老朱,收取义子,希望他手下这些义子能如同太祖的义子一般,为他南征北战。

  随即,视频再次转动。

  江彬,许泰,李宗等人位于朱厚照下手。

  “如今京营在文官手里把持着,朕丝毫指挥不动,奈何啊”朱厚照有些愁眉苦脸的。

  随后,他将目光放到江彬等人身上,问道:“卿等可有良策啊”

  “这...”

  这可算是把他们问住了,要是问行军打仗的话,他们都算是行家,但是这种朝堂争斗就不是他们所擅长的了。

  朱厚照也知道自己是白问了。

  就在这时,江彬忽然说道:“哎,要是能把京营的指挥权,换到皇上手里那就好了,有了兵权才有话语权”

  朱厚照忽然灵光一现,双手狠狠一拍,笑道:“朕想到了,边军!”

  几人面面相觑,不知道皇上手里卖的是什么药。

  朱厚照也不解释,直接让人拟旨。

  “命边军与京营换防”

  圣旨一发,顿时遭受到了群臣的反对。

  但是反对无效,朱厚照直接越过内阁,向边军各个总兵下旨。

  在边军各个总兵看来,跟着皇帝混,显然比巴结内阁大学士,更加直接了当。

  于是,木已成舟,京营跟边军顺利换防。

  朱厚照随即大肆拉拢边军总兵,并让江彬与许泰统领边军,掌控住了军权。

  之后,掌握住了军权的朱厚照,在朝堂上的话语权更加威重。

  乾清宫中。

  老朱满意的点了点头道:“不错,不错还算有些智慧,借力打力,借刀杀人,这小子不错”

  马皇后却是皱着眉头道:“难道陛下不觉得这孩子,有些贪玩么”

  老朱诧异的看向马皇后,道:“怎么说”

  “这孩子一开始确实是打着幌子,在豹房养精蓄锐,但是后面角色扮演,收取义子,自封镇国公,也着实荒唐了一些”

  老朱笑了笑,看向一旁的太子朱标道:“老大,你觉得你母亲说的对么”

  “额”朱标心头一紧,看着老朱,马皇后,老五都盯着他。

  “回父皇,儿臣觉得,天子德行还是很重要的,当然才华也不能缺少”

  老朱并不满意朱标和稀泥的说法,不满道:“跟咱你还掺假”

  老朱转头又问向朱橚,道:“老五,你怎么认为的”

  靠!老朱你无缘无故点我的名字干嘛。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老朱明显是觉得皇帝,应是才重于德,而母亲认为天子德行重要。

  一个回答不好,反而两头得罪,当然说是得罪就严重了一些。

  反正就是两头不讨好。

  朱橚想了想,说道:“父皇,母后,圣人毕竟是少数,从古至今道德完人少之又少,所以儿臣认为天子的个人德行,并不重要,反而治理国家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儿臣有时候在想,什么是明君,又什么是昏君呢”

  说到这朱橚停顿了一下,看向老朱等三人。

  老朱答道:“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不受灾乱之苦便是明君”

  马皇后答道:“勤勉政务,以天下为己任是明君”

  朱标答道:“文治武功,天下安康可为明君”

  好嘛,老大果然是读了书的老朱,答案都十分相似。

  但用词就比老朱讲究多了。

  “以前有这样一个皇帝

  他爱好打猎,从早打到晚上,还爱好喝酒,经常一喝就影响了朝政。

  同样他还爱好...爱好美女,尤其是近亲美女,这样的皇帝算明君么”

  朱橚一说,作为熟读史书的老朱和朱标一听,便脱口而出道:“老五说的是齐桓公!”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顺遂。

  朱橚点了点头。

  老朱和朱标若有所思,马皇后没好气的看了一眼朱橚。

  她还能说什么,老五都把齐桓公搬上来了,她也无从辩驳了。

  朱橚歉意一笑,连忙跑到马皇后身后,为其揉着肩膀。

  “母亲勿要责怪孩儿啊”

  马皇后欣慰的笑了笑。

  就在这时,解说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

  “正德十二年,朱厚照巡视宣府,他十分喜欢宣府,在宣府设立大将军府,并自命威武大将军,统领边军,深受边军爱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