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治国之道-第3/4页





    众所周知,光明和黑暗是对立的,有光明的地方就不会有黑暗,有黑暗的地方就不会有光明。

    但是,常人不知道的是,光明和黑暗虽然对立,但是却也相生。

    毕竟,没有光明就没有黑暗。

    同样的道理,没有黑暗也就没有光明。

    这也就是中国太极力量的强大之处,要远远超过西方的相对论。

    阴阳对立,阴阳互根。

    这里的根,是根本,也是生长的意思。

    所以按照这个理论来分析,光明的根在黑暗,黑暗的根在光明。

    文武之争,看似对立。

    实则是互为根本!

    乱世的时候,重武功!

    盛世的时候,重文功!

    本就没有高下。

    大乾三百载,承平已久,故而现在文道昌盛,武道衰落。

    但是如果变成乱世,这种情况就会瞬间发生逆转,变成武道昌隆,文道衰落。

    这是阴阳变化之道。

    也是天道运行的根本。

    “文治武功本就是一体!”

    “没有武功开疆拓土保家卫国,自然也不会有大治之世。正如满清晚期,经济全世界第一。但是因为没有强大的武功,结果任人宰割。”

    “同样道理,战争需要服务于政治,就算有大将,更有战无不胜的军队,但是没有文臣的配合,也是没有办法开疆拓土,毕竟战争的本质拼的是经济,拼的是国力。”

    “因为国库空虚,或者后方不稳,而导致战争失败,或者是没有取得圆满的,不在少数。”

    “其中最出名的,恐怕就要是风波亭的岳飞元帅,以及秦桧的莫须有吧?”

    司徒刑的眼睛中不由的升起一丝明悟,也正是这一丝明悟,错了!

    原来所有人都错了!

    朝堂上的文臣和武将眼界还是太窄,太有局限性。

    故而才会陷入争斗之中。

    将相不和,让外域看了笑话。

    廉颇,蔺相如才是真正体悟了文臣武将之道。

    懂了文臣和武将的争和不争之理。

    可惜,这个道理,至今都没有多少真正的明白。

    司徒刑眼睛里流露出欣喜之色,六次雷劫念头更是发出轰鸣之声,不时有着文字翻腾,最后竟然凝聚成了三篇脍炙人口的短文。

    !

    !

    !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

    随着这三篇短文的形成,让司徒刑的文海中有了很大的变化。

    文曲星和武曲星的中间仿佛有一条大蛇的虚影!

    他用头颅和尾巴连接了两颗星宿,也正是他的连接,文曲星和武曲星在对立的同时,竟然产生了一丝共融。

    噗!

    好似烈日一般的文曲星好似被某种力量牵引,四射的光芒陡然一滞,并且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慢慢的收缩。

    而另一端的武曲星好似得到了某种

    没有了压制的红光向四周扩散,很快就收复了失地。并且和文曲星的白光形成了一种平衡之势。

    将相和!

    看着文曲星和武曲星悬浮在文海上空,仿佛日月一般,形成了一种平衡之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