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把刀磨快



  “统统都送过去。”

  “大朝会弹劾徐阶、武清伯李伟、梁梦龙,下次大朝会弹劾张居正侵占辽王府。”

  “是,奴婢这就去办。”

  “张鲸,你派人去把庞尚鹏叫来。”

  “明天下午让宗人府接驾,我过去看看。”

  “后天准备春耕大典,把老孙头的七品官服准备好。”

  现在有了兵权,万历皇帝也可以拜农民为老师,学习耕种之术,同时他释放信号,皇帝重视农业。

  看着各地的奏疏,万历皇帝想改变税务制度,大明的税分夏、秋两种。

  每年大约两千两百万两银子,每年太仓银四百万两。

  以河南一个县为例子,这个县每年赋税征收两万两,可是这个县每年上交国库银只有两百三十六两。

  百分之一左右。

  这个县担负一个任务,每年要向大同镇运送五千两白银,这个就是对口支援的意思。

  大明的税收,造成一个问题,中央朝廷没钱,地方衙门有钱。

  地方衙门存留钱,一般要留百分之五十税收,其余要用在宗室、边军等等,每个县承担的任务不一样。

  总的来说,就是没有统收统支的部分,每年都是各种财务、税收资料送到朝廷。

  不过像清朝这样更不行。

  清朝中央朝廷不缺钱用,清朝所有正税全部运到京里户部。

  各地衙门不留钱,这样就会导致各地衙门没钱可用。

  官员俸禄、衙门开销、赈灾、修路、修桥这些都要用钱。

  这清朝的皇帝也够狠!

  朝廷让各地方再征收一份赋税,用于衙门开销。

  就算雍正摊丁入亩时,这个政策也没变,百姓依旧苦。

  明朝建立时人口六千万,万历末年人口一亿八千万。

  两百年人口翻三倍。

  乾隆末年人口到三亿,这是非常正常的事。

  人口多矛盾也多,地就这么多,可以说清朝末期亩产也比明朝高,清朝末期人口四亿。

  万历皇帝想搞分税制,然后摊丁入亩,可是害怕搞分税制,地方会压榨百姓。

  其实去年拍卖售盐拍照,中央朝廷不再拮据,五百四十万两白银,加上宗人府拍买售盐牌照四百万两。

  中央朝廷已经够用。

  盐商买的售盐牌照钱,万历皇帝给户部,宗人府的他自己用,这笔钱他也有明目,就是养亲卫军用。

  这次草原出征,所有都算上,所用两百七十四万两。

  此时大明银行还有一百七十二万两,内库有三百三十一万两,还有五百万两。

  不过这五百万两,也用大用处,修建热河城池,需要一百二十万两,再招募新兵需要三百万两。

  六千新兵,需要两百门破虏跑,六千套武器准备,需要两万匹马,还有二十四万亩田地,以及大量的军饷。

  不打仗每个人一月一个银币,打仗每个人一月四个银币,加上各种奖励,这需要大量的白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