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125、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唐雅不由轻轻笑出声。

  “那我先预定。好不好嘛?”

  竟然有点撒娇的语气。

  总归,软磨硬泡。

  秦洛微微叹了口气:“不好。你这可是夺我所爱啊。”

  哎,女人真麻烦。

  尤其这种职场白骨精。

  不达目的,擅不罢休。

  “那……加钱喽。”

  “虽然这么说有点庸俗,不过,也还是可以用钱来衡量的吧?”

  她也是懂梗的,带着几分调侃说道。

  “回头自己拍去吧。就这样啊,拜拜。”

  秦洛云淡风轻的笑着说道,便直接挂断电话。

  没意思。

  她或许懂奢侈品,但真的不懂玉。

  这是加钱的问题吗?

  这件玉雕……

  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种手法,它已经濒临失传了啊。

  至少,很多年没有出现过了。

  ……

  挂断电话,秦洛忍不住写了一篇文章,详细的科普,薄胎玉器的前世今生,历史渊源。

  实际上。

  薄胎玉器,在玉器这个领域,数量当真是太过稀少。

  而且,期间经历了多次失传。

  这么说吧,即便古代的皇室,国力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之前,都不敢玩这个。

  因为,失败率太高了。

  费工费料,劳民伤财。

  薄胎玉器最早起源于唐朝。

  就是那个万国来朝的鼎盛大唐。

  而自唐灭亡后,就彻底衰落,到宋朝时,压根就没出现过薄胎玉器的影子。

  再到元朝时,成吉思汗西征,一路打到了西域,才在西域,重新找到薄胎玉器传承的火苗。

  于是,在元朝有着短暂的复兴。

  然后……

  便再一次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接近失传。

  民间倒也不是没有人会,比如陆子冈就会,秦洛的技法,自然是从他这儿学的。

  但即便会,也做不起!

  直到清朝乾隆时期,薄胎玉器的制作工艺,才被重新研究出来。

  因为那是康乾盛世,封建王朝的巅峰。

  乾隆皇帝本人,对于薄胎玉器,简直到了一种近乎痴迷的程度。

  宫廷西番造,每做出一件薄胎玉器,他都会写一首诗来庆祝。

  从乾隆三十三年,到乾隆六十年,关于薄胎玉器的诗,乾隆一共写了三十余首。

  也就是说,集全国之力,将近三十年间,也只做了三十余件薄胎玉器。

  平均一年才能做出一件。

  其中在制作过程中损坏的,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等到现代……

  倒是也集中研究过薄胎玉器的制作技法,但,失败率,真的太高了。

  随着玉料本身价格的水涨船高,有技术,有胆量,有气魄做薄胎玉器的玉雕师,便愈发稀少起来。

  太贵了。

  多失败几次,或许就要破产,去要饭了。

  就拿秦洛来说……

  如果他这次做失败了,一下就损失一百六十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