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冶铁所的野望
北山坳研究所,设计室内工匠四人组真带领着设计人员对现有船型进行着配重设计,在不大改现有带桅杆挂帆的设计风格前提下提供蒸汽轮机组上船的条件。
嗯,这是一条长约20米,宽约5米的单桅杆摇橹船,单桅杆意味着也可以在有风的条件下更省力,适合远航。现在船型长宽比例都是慢速船,平底船为主,非常不利于高速行驶,阻力大,重心不稳,容易打横。
我不得不提出修改意见,长宽比例放大到1:5,平底改成尖底,吃水深度增加,底舱全部用来做压石舱,船首跟船尾也要收缩,更附和流体力学原理。
再搞不定,就全部推到,重新设计,造船模试试看,也不那么麻烦,拉上几条船模到湖面上跑几圈不就观察的清清楚楚了嘛。
好吧好吧,你们加油。我要出门了。
我带着忠和及十来个小年轻,要走一遍望虞河,随便对河道水深做个摸底,长江边也要去看看,这得花两三天的工夫。
这一出门心情也好起来了,一路走着。
鹅湖,嗯,极度不规则的湖,也不大,那个湾湾多,镶嵌着湖岸农家。能通过多条水系往东去苏州,常熟,能辐射的区域还挺大,连接到阳澄湖,啧啧,这覆盖的范围当真是不可小觑啊。而且这条件都是上好的水田,稻花,大闸蟹,鸭子。。。你想想,那画面也是没有一点违和感的。
当然了,我只负责欣赏这一路的水乡美景,活都要小年轻干,该记录的记录,该测量的测量,那是一点都不能马虎的。
傍晚时分才到常熟虞山,上岸住宿。明天是不是登山看个日出,那也是要安排上的。
七溪流水皆入海,十里青山半入城。虞山即常熟,常熟即虞山,果然很有道理。看着旭日从地平线跃起,这太高大上了,这心情好的飞起啊。
你看看,这尚湖风景区,如棋盘一样错落有致,这是江南刺绣的功底啊,这一样样勾勒的美极了,嗯,就是美极了,其他形容词都不合适。这初春时节缥缈雾气笼罩湖面,不让你飘飘欲仙才怪,那扬州的廋西湖怎么跟这个比,它比不了,它也就养养瘦马,比不了啊比不了。
那就继续沿着望虞河向北吧,来到了长江口。呜呼哀哉啊,真是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阿弥陀佛,天苍苍野茫茫,人烟荒芜,满地疮痍。从江南水乡只匆匆数里,就来到了黄沙堤坡,江水也是浑浊不堪,太黄了。
嗯,长江滚滚东逝水,浪沙淘尽英雄,有点道理的。既然来了,就西上要塞,接着东下市舶司,详细观察记录着见闻,江面情况重点关注。
花了三天时间对冶铁所项目实地考察,心中已经了然。你要靠人力蓄力来搞运输真的成本太高了,再荒芜到寸草不生也得设立在长江边,其他都是次要的,临水而建才是王道。
回到吴家村时,湖面上2艘船正在拔河,一条小船站中间当裁判。这不挺好嘛,其实是在测试船模,都不用我出主意了,你们这样对拉的法子比我说的跑着拉的法子好,现在的工作态度,脑子活络的必须要给四人组点个赞。
太阳都下山了,都早点收拾歇着吧。
二月十八下午,北山坳研究院,经过艰苦卓越的论证,第一条快船定型了,马上要开工建造,当然了,现在不比三年前了,预估工期15天。长约28米,宽约5米,不在是方头方脑的船型了,吃水将近2米,载重200吨的样子吧。
平底船大多船舱水下占一半水上占一半,木船就是这样的,空船等于全浮在水面上,吃水很浅的。船型有别于货船,更像是一条巡逻艇,在明朝也算是中型的大船了。它的两层舰岛设计外观拉风,前甲板短小,后甲板长且宽大,主要是下面是蒸汽轮机啊,太重了,上层甲板就不能再增加重量,不然这船船速起来船头都要翘上天了,腰线部分采用铆接工艺进行了铁条加固。比较突兀的是,前甲板有桅杆,后甲板靠近舰岛位置有根大烟囱,哈哈哈,很搞笑的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