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人间美食



    50双鞋交给荣申行,得钱3000文,四人出了门,嘴里都开心的嚷着:走,吃饭去。

    热闹非凡的南门就不去了,吃个饭走那么远的路不值当,就去临近的三凤桥吧。

    闻着诱人的味道,肠子都愉快地跳起舞来了。看这三凤桥的那一家家特色酒楼饭肆,不争气的口水从眼角流下来了。

    我指着前面不远处的一家食肆说道:娘,去那,吃那个吃那个。

    食肆竖挂着札蕃,上书:荤汤豆腐花。

    好,好,好,出奇的一致,地方美食绝对能征服每个人的味蕾。

    现在光景食客已不多了,有空位,四人坐了一桌,每人叫了一碗荤汤豆腐花,两屉小笼包,足足有24只。

    这荤汤豆腐花不简单,乍一看只能看到碗面上白白的豆腐花,汤勺一搅,俗话说的好:螺丝壳里做道场,内有乾坤啊。虾米、紫菜、榨菜、小葱,再来上一点点白糖,热乎乎的一碗,让你从第一口开始就元气满满。在搅拌翻腾的时候,滑嫩的豆腐花与配料碰撞交融,两者相互成全,让你从舌尖到肠胃,暖暖的一股热流。

    你看,不争气的口水又从眼角流下来了,一口接着一口,根本停不下来。

    再来一碗豆腐花。我擦着嘴,朝店家老伯喊道。

    母亲、婶子、姐姐都笑话我,我不好意思吃起小笼包来。这老卤汁水浓郁,甜丝丝的,肉味十足,油脂满口,皮Q弹有嚼劲,连着吃了四个,太满足了。

    豆腐花上来了,胃里有了垫底,我也吃的斯文起来,不在那么狼吐虎咽。

    回西门的路上,母亲买了十个海棠糕,家里还有小的,总不能进次城,空手回去吧,当然兜里有钱了,也没有消费,大肆购物,毕竟这年头物资匮乏,逢年过节才得机会采办年货,平时可舍不得乱花钱的。

    回去的路上,姐姐说着看中了什么什么,下次让娘给买,唧唧呱呱就没停过,三个女人一台戏,古人诚不欺人啊。

    而我半躺着翘了个二郎腿,随着船身的晃动晃荡着腿,心里想着:是不是把脚踏式缝纫机给研发出来,不可行啊,这个结构复杂,没个一年两年的怕是够呛,即使造出来了,这个铁料耗费就海了去了,铁匠跟不上,光靠那点两膀子力气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了。硝酸钾,你懂的,这个有大用,不然不是白穿越了,老实回去养鸡去。

    母亲李氏回到家,招呼完小的吃海棠糕,又马不停蹄的东跨院忙去了。我知道,今天拿到这个超级订单,日子有盼头了,不然怎么对得起运回来的几大包破布头呢。

    晚上,家庭会议。

    吃了两碗荤汤豆腐花,我积极发言,对情况作了分析,最后算了账,潜移默化的把指导方针给抛出去了。

    眼下人手充足,人等机器,船厂相应的需要调派人手,每天打造10台,尽快造出150台,容易金属疲劳的弹簧,要增加备件,能及时更换,全力保生产。

    捂了这么多天,全村人心惶惶,议论纷纷,不能继续这样隐瞒下去了。股权分配的方案宗族来向全体宣布,以安人心。

    计件工资制,每双鞋底15文,管事,销售服务,厨房的工钱看着办,宗族每双提走15文充实账房,作坊的账也要独立建册,最好主家有自己的账房。主家拿剩下的20文,开建食堂,包一顿饭食,全村都免费供应中饭,食堂东墙开个门,不然全村每天从主家大门,东跨院这过,不奔溃啊。方便照顾家人,你可以在食堂吃,也可以打回去吃,每家情况不一样,不限定死。

    争取每月生产5000双,无锡县吃不下,那就去苏州府常州府,那里的市场更大,不就是一条船就能解决的问题嘛。假如,我是说假如啊,订单充足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晚上加班,这个要自愿,毕竟这年头也没啥娱乐活动,一天就盼着太阳下山不是,你懂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