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兄妹重逢,故人相见
" 三人意气相期、一见如故的梨园结拜,却一不焚香,二无见证,三不歃血盟誓。
只有漫天梨花、三春丽日为证;肝胆相照、情投意合为契。
“我佗县洛宁,字致远,年十八,愿与李定国、苏宪结为异姓兄弟!”
“我岷县李定国,字材,武道奇才!
可是自古穷文富武。修炼武道和兵道,需要很多钱财和资源,一般家庭供不起武修。
可对于具有将种血脉的李定国来说,这些应该不是问题。
按照朝廷制度,他会直接被选拔为名将苗子,直接送入京师的太武堂学习武道和兵法,前途无量。
为何…
李定国继续说道:“我知大哥和三弟心有疑惑。其实我本来也能参加选拔,直入太武堂。”
“可恨的是,国家武官选拔大事,竟然操持在儒道文官之手!”
“负责选拔将才的观察使周雅言,想要纳我为婿。而其女未婚先孕,不知奸夫是谁。我堂堂男儿,岂能答应?便断然拒绝。”
苏宪苦笑道:“原来如此啊。周雅言是益州观察使拜,却一不焚香,二无见证,三不歃血盟誓。
只有漫天梨花、三春丽日为证;肝胆相照、情投意合为契。
“我佗县洛宁,字致远,年十八,愿与李定国、苏宪结为异姓兄弟!”
“我岷县李定国,字晋侯,年二十二,愿与洛宁、苏宪结为异姓兄弟!”
“我佗县苏宪,字明悬,年二十一…”
须臾礼成,三人相视而笑。
“可惜无酒!”苏宪伸手掂起一朵梨花,“只有心香一瓣,若此梨花!” “可惜我身具将种血脉,却没有资源修炼武道,不能重整家业,为国效力。”
“如今年过弱冠,岁月蹉跎,常为此不平。”
洛宁和苏宪想不到,李定国还是身具将种血脉的曹国公之后。
天生将材,武道奇才!
可是自古穷文富武。修炼武道和兵道,需要很多钱财和资源,一般家庭供不起武修。
可对于具有将种血脉的李定国来说,这些应该不是问题。
按照朝廷制度,他会直接被选拔为名是,国家武官选拔大事,竟然操持在儒道文官之手!”
“负责选拔将才的观察使周雅言,想要纳我为婿。而其女未婚先孕,不知奸夫是谁。我堂堂男儿,岂能答应?便断然拒绝。”
苏宪苦笑道:“原来如此啊。周雅言是益州观察使,州牧尚且让他三分,你却得罪死了他,焉有好果子吃?”
洛宁也忍不住摇头。
益州观察使代表天朝巡查益州,权势很大。李定国得罪了他,能活命已是不错,还想出人头地?
李定国冷笑道:“后来,周雅言虽然离开益州回京,可他临走前却下了一道降籍令,寻个由头,将我李家由农籍降成了贱籍。”
苏宪和洛宁都明白了。
在大夏,贱籍根本不在朝廷选材范围之内。….
任你天大本事,朝廷也不会选拔贱籍出身的人才。
制度上,就已经终结了仕途前程。
除非能摆脱贱籍的身份。对于李定国来说,太难。
大夏儒修不但同气连枝,官官相护,还出了名的会整人。
苏宪说道:“二哥啊,何止是你?我又何尝不是如此。”
“大哥二哥可听说过蜀郡苏氏?”
李定国道:“蜀郡苏氏,益州四大世家之一,数千年的名门,谁人不知?难道三弟你出身蜀郡苛捐杂税,很多人是为了躲避盗贼、瘟疫、鬼怪。
往往某地的盗贼、瘟疫、妖魔鬼怪闹得凶,那里的人就拖家带口的离开,成为流民。
等到老家安宁下来,又结束流浪回归家园。
这种流民占大多数。而真正难以果腹而流浪的人,反而不多。
如今的形势,是城池市镇仍然太平繁华,偏远乡村却日益不宁。
苏宪看着路边络绎不绝、栖栖遑遑的流民,不禁皱眉道:“哪里遭了灾?”
李定国指着流民:“一看就是躲避盗贼和妖魔鬼怪的流民,他们还带着家具、牲口、粮食,不是没饭吃。”
洛宁运转伶道珠,感知流民的表情和气息,说道:“是躲避瘟疫,有瘟神作祟。哼,瘟神作祟,城隍土地却不管,白受的会整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