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年少乏才识 陋檐现尴尬
他把目光停留在眼前的书架上,那里似乎还空着很大地方没有放书!
懂财务?他想了半天,脑海里对这种书一个概念也没有,真的是夏虫语冰,一窍不通,他忽然发现读了那么多书竟然一本关于钱的都没有!
刘庸打开手机,起来,搜出了几本会计,经济学的书籍,他第二天又到书店转了一大圈也没找到一本关于财务会计的书,经济学的书倒是在无人问津的角落看到几本,刘庸死马当作活马医,硬着头皮买了两本。若干年后,他才知道那些书在当时都是专业学科类书籍,一般的书店买不到,浮洲有一家自考书店才有卖。
这两本经济学的书籍,刘庸看了整整两个月,初次涉猎,脑海中如凭空修了栋房屋别墅,读懂了货币、劳动力、GDP,对于书中提到资本有些不明所以,甚至一度认为很多表述都是废话。
不过,他渐渐发现,就是这很少的认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不知道,原来这种书读起来感觉没什么,但学到的却远没有想象那般简单。
就拿简单的GDP来说,人们都知道是消费得来的,却不知道它是生产和消费都算,农民在家自己种菜生产,自己吃了就不算。书中举的一个例子让刘庸记忆深刻,“破窗效应”,说一个人把窗户砸烂了,他要给修窗户的人钱,修窗户的人要给卖玻璃的人钱,同时自己还要用多余的钱购买家用,如诺米骨牌一个接着一个。
本来,刘庸准备把自己的弱项一个个拿出来,希望在学习中尽快提升,可这两本书让刘庸有种虚无缥缈的感觉。你说白读了吧,感觉还很有用,你说没白读,财务和经济学有关系吗?
接下来就更让刘庸头疼了!那就是管理和运营,这两门学问刘庸天天耳睹目染,偏偏市面上的书,他看得直摇头。通篇的大白话,小白文不说,讲道理的居多,动不动就是那个名人的故事汇,冷不丁励志故事就掺杂进去了!这让他不停拿着这些书和工具类书做比较,最终他判定他们是一路货色。那些时间,他躺在床上想的最多的是,大学管理上的都是些什么课程?
他打电话给玲珑,玲珑当时就笑着说:“大学的管理专业可多了!你准备学那个?”
刘庸问:“都有哪些?”
玲珑说:“大哥呀!我知道的就有行政、工商、物流、军事、会计,还有老多呢!”
刘庸无语了!原来会计也属于管理专业,他一阵头大,把这个问题放到一边。
可是,杨定远给他说的这几样,他在书中几乎一无所获,渐渐的他放弃了!
转眼这一年就过去了,玲珑也放了寒假,这个冬天对于刘庸来说犹如做梦一样美好。
他们一起读书看电影,逛街,虽然不怎么舍得花钱,卖杯奶茶都很施舍,却是他最开心的时刻。他总是喜欢喝2块钱的墨绿清茶,给玲珑买更贵的果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