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朝堂大换血



br />

    根据考功,原先的内阁只保留了首辅孙承宗、次辅韩爌,和埋头干活、成绩斐然的徐光启。

    其余人卸任内阁,各有任用。

    年纪大又身体不好的钱龙锡、刘一燝原地退休。

    钱谦益早前还想着这次要趁机入阁,却因为考功成绩不佳,而彻底断了念想。

    在新任内阁成员的任免上,朝廷充分考虑了大多数官员的意向,以成绩作为评判标准,最终选出了众人都服气的四个人递补入阁。

    分别是:成基命、何如宠、钱象坤、周延儒。

    其中,成基命是东林党人全力运作的结果。

    他的身份非常有代表性,首先,他与内阁首辅孙承宗关系良好。

    成基命曾经力荐孙承宗接任首辅,且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私交,他都与孙承宗始终有联系,入阁的阻力几乎为零。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已故著名东林党人领袖、前任内阁首辅叶向高,就是成基命的座师。

    在钱龙锡、刘一燝等人退居二线以后,他当仁不让地扛起了东林学派的大旗。

    虽说岁数大了点吧,已经年过七十了。

    但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韩爌失之急躁,找来个老人家给他把把关也挺好。

    何如宠和钱象坤这俩人,属于傅斯年精心帮崇祯挑选的人物。

    他们都是看起来跟东林党有关系,但实际不爱拉帮结伙的。

    属于是文官集团服气他们的操守、皇帝也能放心任用的人。

    周延儒那就不必说了,本身就能交集,还有傅斯年在背后帮着串线,有皇帝、首辅、吏部尚书同时支持,他入阁是顺理成章的事。

    一众人里面,最失落的还不是钱谦益,而是温体仁。

    他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明明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连他的学生钱象坤都入阁了,他这个老师反倒被排除门外。

    好在也不是完全失败,多少混了个补偿。

    他补缺成了礼部尚书。

    何如宠腾出来一个位置,这才让温体仁有了递补的机会。

    之所以有缺,是因为崇祯重申了尚书不入阁的规定。

    当然,这里的尚书是指实际工作,而不是指官衔。

    有时候看到明末的官职真有点乱,根据记载,某部在同一时期竟然有好几个尚书。

    其实是皇帝为了方便官员开展工作,给某个官员定的品级。

    就比如袁崇焕,奉旨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可是督师只是个临时派遣,并不是正式官职,没法给他定品级。

    所有就要有官衔作为补充——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

    但这个兵部尚书并非是让他管理兵部事务。

    否则袁崇焕驻守辽东,兵部衙门在京师,他难道还要两地办公不成?

    放到内阁成员身上也一样。

    当年洪武皇帝为了限制相权,把内阁大学士的品级定的很低。

    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四殿两阁,统称为殿阁大学士,全都只不过是正五品。

    在洪武朝,内阁完全没有实权,就是个咨询机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