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当堂对质(上)-第2/2页



    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其断案制度与其他朝代有很大的区别。

    在明朝,断案的权利集中在皇帝手中。

    他可以随时组织庭审,亲自听取并作出裁决。

    官员自行办案时,若是遇到重大案件,也需要向皇帝报告并接受他的审批。

    也就是说,皇帝本人扮演着最高法官的角色。

    **官是自己这边的人,那还怕个毛线?

    另外,封建制度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到了明朝这时候,司法制度已经比较完善。

    包括《大明律》和《大明饶安宪法》等,一共制定了九十多部法律和相关法规。

    一个案件要经过三次审问,同时为了杜绝官员滥用权力,明朝还制定了禁令来规范司法审判,尽最大程度保证司法公正和公平。

    总而言之,法定原则已经成了主流,这是傅斯年最大的依仗。

    自己这边有专业的律师团队,还掌握着信息方面的绝对优势,哪怕文官集团人多,他真是全然不惧。

    文官这边喷的差不多了,崇祯想看看傅斯年自己有什么办法,先问道:“对于诸位朝臣的弹劾,傅卿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他以为傅斯年会按照既定程序,先给自己喊喊冤,接着在摆出一副坚贞不屈的模样,等着皇帝给他解围。

    没想到傅斯年的表现大大出乎的预料,竟然在朝堂上就要开始申辩。

    “陛下,臣申请将预审程序直接在朝堂上进行。对于臣受到的十二条弹劾,有一些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完全不必经过三法司的审讯。”

    崇祯的眼睛瞪了老大,心说老傅你也太没数了!

    你就浑身是嘴,也说不过对面上百人呀?

    但看傅斯年那坚决的态度,又觉得他可能真的有点东西,于是给了他这个方便。

    “首先第一条罪,说我‘**各州、军马钱粮不受核’,这本身就站不住脚。”

    “不论是在宣府、陕西三镇、还是在蓟州,我的兴办每一项产业都在户部留档,又州府跟朝廷直接对接。”

    “税收、盈利也都是各地跟朝廷的事,怎么能说是由我控制呢?部分产业中,我作为股东,对账务进行监管是很正常的事。”

    “说我不受朝廷的审核,说这话的人应该是根本不了解户部的工作,所以才会说出这等话。”

    崇祯听了,渐渐露出笑容,实在没想到傅斯年言辞如此犀利。

    配合着问道:“户部尚书请答话,傅斯年所说是否属实?”

    毕自严出列行礼,朗声道:“启禀陛下,傅大人所说句句属实。以朝廷名义兴办的产业都留有底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