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镇抚三边-第2/2页



    他属于空降的官员,在当地毫无根基,去了就是个光杆司令。

    傅斯年带这么多人帮他助威,对他迅速打开局面很有帮助。

    路上,两人一直在商议该如何展开工作。

    “杨总督,目前关中和陕北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饥荒。从天启七年起,这里就天灾**不断。”

    “陛下登基以后,虽然用农场吸纳流民的办法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各地还是有许多乱民已经形成气候。”

    “王嘉胤和王二这两股势力,就是目前最大的两支乱军。我认为,普通的招抚对他们已经没有效果了。”

    “之所以带了许多兵马,就是为了不拖延时间,先将两股势力击溃。还请杨总督尽快整合各路人马,早日肃清乱民。”

    杨鹤想了想,问:“听傅大人的意思,是想先以兵锋威慑,再行招抚?这样的代价是不是有点大呀?”

    傅斯年摇头:“据我所知,这两股乱军已经不单单满足于吃饱了,而是有了更多**。打乱以后,我会对俘虏的乱民进行筛选。”

    “他们与普通流民不同,有些已经是尝到了劫掠的甜头,单单是吃饱,已经很难满足他们。”

    尽管傅斯年的理念与自己不尽相同,杨鹤并未直接表示反对。

    既然傅斯年提出了想法,先期就让他去做,对杨鹤来说没有任何影响。

    做好了他跟着沾光,做不好是傅斯年主导的,他刚到任,皇帝怪不到他头上。

    不过有一点他很欣慰,就是儿子杨嗣昌好像跟傅斯年挺谈得来,经常看到二人在一起商讨策略。

    对于杨嗣昌这个人,后世的评价普遍不高,主要原因是他的战略失败,又坑死了良将卢象升。

    但从傅斯年查的资料来看,这个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甚至说,他具备一定的战略眼光,起初也做的十分不错。

    他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对镇压农民军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只不过因为后期边关告急,崇祯把他所有的帮手都调走了。

    在和睦的气氛中,大军抵达了山西境内。

    至此,傅斯年却提出了与杨鹤分头行动。

    “杨总督,我派人送你继续上任,我有要紧事要做!根据情报,山西巡抚耿如杞招募的乡勇因为缺少粮饷,目前已经有哗变的危险,我要赶紧去处理。”

    “另外,延绥总兵吴自勉、甘肃巡抚梅之焕处招募的军队也有这种风险。这就是我之前说的,先要经过筛选才能用啊!”

    “各地守备官员自身力量不足,一味迁就乱兵,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还好,一旦满足不了,又会起来叛乱。”

    杨鹤有点怕了。

    这一路走来,锦衣卫的缇骑已经与乱军交战过几次,有多危险他是知道的。

    傅斯年得知他的顾虑,适时将卢象升推了出来,介绍道:

    “杨总督,有这位‘神力书生’在,包你平安到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