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群情汹汹



br />

    他是礼部尚书,又是东林党的首脑人物,崇祯的这个提案,他受到的影响最大,

    简直是虎口夺食,立即就激起了他强烈的反对。

    随着他的话语,一群东林党人纷纷附和,朝堂顿时变成了集市。

    王承恩连续喊了三次肃静,才压下了朝臣的议论。

    但这并不算完,按照官职大小顺序,许多官员依次出班启奏,明确表示对科举改革的反对。

    一时间群情汹汹,王承恩不禁担忧地看了看崇祯,又瞥了眼武将那班站着的傅斯年。

    他知道,凡是涉及到改变,基本都是他的主意。

    朱由检到底还是年轻气盛,城府方面还欠火候,见大臣们抱团反对他的决定,瞬间气血上涌。

    脑子一热,说道:“朕是告知你们,不是跟你们商量!”

    傅斯年听了立刻暗道不好,心说坏了,皇帝上头了……

    果然,崇祯这句气话一出口,激起了朝堂上更大的反对浪潮,这下连先前看戏的中立官员也要说上两句了。

    哦,是通知是吧?

    不用跟我们商量……

    那能行吗?!

    无数先贤呕心沥血,甚至不惜血洒朝堂,才迎来今天这种政治格局——君与士大夫共天下!

    你说不商量就不商量,是要开历史的倒车、搞独裁是吧?

    没门儿!我们绝不能答应!

    这一刻,什么派系、党争全被放在了一边。

    事关文官的地位,其他所有事都不重要。

    义正严辞的劝谏,哭天抢地的控诉,以及危言耸听的警告……

    朝堂仿佛化作罗生门,众生百态一一浮现。

    孙承宗见状暗暗着急,却对眼前的局面无能为力。

    他是首辅没错,可他也没能力跟整个官僚体系掰手腕啊!

    再说他也是东林党人,若是此时跟朝臣们唱反调,个人的声誉可就要毁于一旦了。

    徐光启更是有心无力,他虽然有些政治手腕,但更多时候倒像是个搞科研的,对这种局面他不擅长。

    朱由检看到眼前的景象,气得浑身抖动。

    他仿佛看到了一百年前的高祖、世宗皇帝朱厚熜。

    嘉靖年间,他老人家所面对的危机,也就不过如此了吧?

    那年,十五岁的朱厚熜刚一登基,就要面对整个朝堂的诘难。

    朝臣们告诉他,你属于是小宗入大宗,严格来说不算兄终弟及,所以你得入孝宗皇帝的嗣。

    说直接点,从现在开始,你爹不是你爹了,我们说谁是你爹,谁就是你爹……

    然而作为整个明朝最聪明、也最有刚的皇帝,嘉靖皇帝表示:兽人用不为奴!

    在文官们眼里,嘉靖皇帝肯定不是个好皇帝。

    任用奸臣,不体恤大臣,单是廷仗就不知道打死多少官员。

    大明朝从最开始就没开个好头,洪武皇帝杀了个人头滚滚,在此后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始终被士大夫阶级记着仇呢!

    所以,大明朝的官员们最爱干的事,就是和皇帝对着干。

    找到个理由就跟打了鸡血似的,一拥而上。

    但在皇室子孙眼里,太祖、世宗那肯定是明君典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