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遍地开花



br />

    经过数年的努力,拜占庭帝国的国民渐渐体会到了环境的变化。

    信仰其他教派不再被视为异端了?

    来自东方的道教真灵验啊!尤其是能带来切实的好处。

    从最开始的冷眼旁观,到一点点试探地接触,一直到后来的认同,自始至终没受到来自教会的压力。

    殊不知教会也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

    总之是一再降低了自己的底线,最后终于觉得没啥大不了的。

    上头光说让他们相信组织,可迟迟不见动静,教会的骨干们早都看透了——上边也没招,我们就别硬挺了。

    傅斯年预计用二十年的时间,就会在整个拜占庭疆域内,促成新的宗教大融合。

    二十年时间改变整个大帝国的宗教环境,这听起来有些扯,但他确实有把握做到。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目前已经初见成效。

    国民的信仰变得非常自由,想信什么就信什么,而且国家严禁因为宗教原因起冲突。

    遇到类似问题,有专门的官方机构解决,机构名称为宗教裁判所。

    这个部门与后世那个黑暗的机构迥然不同,不是针对教众的约束,反而是对他们的保护。

    后世的宗教裁判所,是以教会的角度出发,针对犯错误的个人。

    而傅斯年他们推动的,是从保护普通民众的角度出发,给教会挑毛病的机构。

    期间教宗额我略三世也暗中用过小动作,想着既然神的光辉照耀不到,那就用世俗的力量反抗吧。

    本以为在自己的地盘怎么也不会输,结果忽悠了一些与教会关系密切的贵族起兵,被君主和东方的教会力量联合绞杀,死的老惨了……

    见识过重阳宫的精锐剑阵,以及大唐铁骑的威力,利奥三世非常羡慕,请求傅斯年帮他也训练一支那样的军队。

    为了保持国内稳定,他打算先让奴隶来受训,之后再大面积推广。

    这些奴隶中有突厥人,也有大食人,许多都曾是驰骋沙场的勇士。

    如今沦为阶下囚,每天做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尊严早已被践踏在脚下。

    傅斯年只向利奥三世要了一个条件:如果这些人愿意效忠拜占庭,在训练合格并经过实战的检验后,可以让他们洗脱奴隶的身份。

    这就跟定向培养的学生一样,先期给你好处了,后面你就得干活还培训费。

    利奥三世表示,只要能保证忠诚,这都是小事。

    于是,傅斯年在训练之初,就给了那些奴隶希望。

    听到有恢复自由身的可能,奴隶们自然是情绪高涨。

    不管训练多么艰苦,他们都能咬牙坚持。

    只是在训练期间,傅斯年发现了一件事,突厥人都称自己为古拉姆,而大食人则称自己为马穆鲁克。

    这个发音有点耳熟啊!

    忽然,傅斯年脑子里蹦出一个词:马木留克!

    卧槽,这不就是阿拉伯人最能打的军团吗?

    误打误撞,他居然率先缔造了这样一支军队。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军团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经过几次实战的检验,把利奥三世给乐得整天都合不拢嘴。

    要说这拜占庭的名称,其实起的挺晦气。

    后世有开玩笑的称呼他为“败仗庭”,实在是对外战绩太差,总是输多赢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