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人力储备-第2/3页



  但后来女真诸部杀过来,全家被迫南迁。在这个过程中,她和家人都失散了,流落到北平城外,眼看着就要饿死了。只好在别人的介绍下,和焦老汉过来,她也时常前去帮忙。

  至于小舅子吴武,他是一个自由人,只负责扫盲书院那一摊子事。贾瑞家中的私事,不可能派给他来做。

  总之,目前这点人手,只能堪堪维持现有的学员规模。一旦扫盲书院识字班扩大招生,或者商务学堂正式开办,就贾瑞身边这几个人,根本应付不过来。所以贾瑞必须通过采买或招聘,提前储备人力资源。

  得知贾瑞需要一些人手,好几个人牙子主动上门,极力推介,说精壮劳力有的是,漂是按照贴身丫头的方向培养,发福、发家和发芽是按照粗使丫头的方向培养。

  这四个小丫头,晚上没事情时,最喜欢凑在一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贾瑞也不想板着脸,压抑她们的这种天性,便把她们全部安排在后罩房中居住,省得她们打扰到自己晚间读书。

  除此之外,贾瑞还雇佣了上次帮自己赶车的焦老汉夫妇俩。上次赶车送贾瑞去香山时,焦老汉表现得很不错,做事情沉稳不说,人又忠厚老实,给他才打赏了一小串钱,他就想贾瑞感觉放心。

  焦老汉夫妇俩是半路夫妻。焦老汉是因为打了大半辈子光棍,没有生儿育女的机会。焦老汉的老婆唤作刘嫂子,原本在山海关外种地,家中老老小小五口人,有几十亩薄田,还养了一群羊,日子虽然过得紧巴巴的,但也能凑合着过去。

  但后来女真诸部杀过来,全家被迫南迁。在这个过程中,她和家人都失散了,流落到北平城外,眼看着就要饿死了。只好在别人的介绍下,和焦老汉凑成了一对。迄今已有十余年。两人相濡以沫,倒是培养了一些深厚的感情。

  焦老汉的赶马车生意,一直不大景气,他一直想把马车便宜卖掉,看能否另寻门路。刘嫂子所能接下的一些缝缝补补、洗洗刷刷的活计,也工钱较少,赚不了几个铜板。….

    听说贾瑞这里能包吃包住不说,每个月合计还有一吊钱的工钱,这对老年夫妇自然一百个愿意了。

  焦老汉负责门卫和值守,接管了书高的值夜工作。偶尔他也给书高搭一个帮手,做一些搬送之类的重活。

  刘嫂子则先在厨房帮佣,等到冬梅临产和坐月子时,她将临时负责厨房事宜。

  家中的人手初步安排好了之后,贾瑞则开始考虑给扫盲书院招聘助讲了。贾瑞这边属于初始创业、筚路蓝缕阶段,也不可能开出太要听几堂课,试讲几次,看效果如何了再说,要不然到时候站在讲台上忘了词,那就有些丢脸了。

  贾芸感觉这也很合理,并没有什么异议。

  贾瑞给他开出了一个时辰二十文的工价,按照每天兼职两个时辰来计算,每个月还是可以勉强拿到一吊钱的。

  “如果到时候业绩不错,扫盲书院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会有一笔年终奖,又是一大笔收入。”贾瑞当然不会忘记给贾芸画一个大饼。

  贾芸顿时感觉更加满意了。

  第二个是贾菖。他因为性格直爽,经常得罪人,所以在荣宁二府中,捞不到什么事做。日子也过得格外紧张。

  但贾菖却有着常人所不具备的特长。他除了读过几年书,能识文断字不说,还曾在胡太医的大儿子

  刘嫂子则先在厨房帮佣,等到冬梅临产和坐月子时,她将临时负责厨房事宜。

  家中的人手初步安排好了之后,贾瑞则开始考虑给扫盲书院招聘助讲了。贾瑞这边属于初始创业、筚路蓝缕阶段,也不可能开出太高的工资,也吸引不到太优秀的科考人才。

  不要说举人、秀才了。但凡有一丝考中秀才的可能,都不大愿意到贾瑞这里教导小孩子们识字,这不是耽搁复习备考吗?所以贾瑞只能从认识的人中间,物色一些有一定文,时间上如有冲突,到时候也可以再调换嘛。

  贾芸一听,感觉还行,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嘛。他当场就答应了贾瑞的邀请,第二天就兴冲冲地来到扫盲书院来听书高和吴武上课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