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朝中有两位哥哥



"                                                                                班昭陷入回忆之中。

  班昭的父亲在她6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是她的两个哥哥把她抚养大,让她读书,教育她做人。可以说,她的两个哥哥就是她的精神支柱。

  大哥班固长期在都城洛阳游历、求学,父亲去世的时候,年仅23岁的大哥很悲痛,于是辞别洛阳太学,返回家乡为父亲服丧。

  大哥打开父亲留下的《续太史公书》,细细品读,在惊叹父亲穷尽半生力气所续写的汉史见解精辟之余,还发现书中不少地方仍未详尽。他决定钻研修史,子承父业,完成父亲班彪的愿望。

  从这时起,他常闭门不出,沉迷读书。

  谁知,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有人给当朝天子递了个折子,告状说她大哥班固在家私自撰写当朝历史、诽谤朝廷。

  天子一看,赶紧下诏给扶风郡,命其将班固收捕到京兆狱中,并且把他家里的书稿全部没收。

  哥哥班固就这样被关进了大牢。

  一向胆大心细的二哥班超,听到消息,却吓得不轻。

  “明者自明,清者自清,大哥既然是被人家冤枉的,那朝廷查明真相后,就一定会把大哥放了。二哥何必这么惊慌。”班昭劝慰二哥说。

  班昭那个时候已经13岁了,在两位哥哥的熏陶下,读过很多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正能量满满。

  甚至哥哥班固写的史稿,她也十分熟悉,知道里面并没有一丝一毫的诽谤当朝的内容。

  “现在天子虽然是明君,但看管监狱的人可不一定全都仁慈啊!要不然,大哥也不会受此冤枉。而且,我担心狱中的大哥在严刑拷问之下,不懂得辩解而含冤受辱。”二哥班超显然更明白世道的无常,与人心的险恶。

  于是,他急忙赶到京城,上书求见皇帝。经历一番曲折后,从谏如流的天子竟然接见了他。二哥详细地说明了大哥班固修史的本意。而此时,扶风太守也送来了大哥所写的书稿。

  天子听完二哥的一番申诉,对大哥修史的宗旨深表认同。

  甚至,看过书稿后,竟然惊呼,不得了,不得了啊!

  他对大哥的历史学识和文采水平十分赞赏。

  于是,天子大手一挥,让大哥去内朝校书部报到,还任命其为兰台令史,进行当朝历史的修撰工作。

  事后,听她二哥说,咱们的当朝天子,刘庄本人,10岁便能通读《春秋》,连先帝光武皇帝刘秀当时见了他都禁不住喊他“秀儿”。他师从大文学家桓荣,对《尚书》等典籍学习得十分透彻。登基之后,他治国有方,吏治清明,更是十分爱才。

  ......

  既然二哥能不顾安危,千辛万苦地去洛阳,见天子,救大哥,那自己也一定要救下自己的公公,曹寿的父亲。

  想到这里,她对还在左右为难的陈肯说道:“这样的案子,处罚谁?怎么处罚?涉及面多大,最终的结果,是要朝廷定夺的吧?”….

    “这个自然,两个案子并在一起,造成的伤亡已经不少了。更何况,这案子还涉及到了天子亲自颁发给曹寿的极大荣誉。毕竟,全国也才有十个人获此殊荣。依照惯例,是咱们扶风太守拿出方案,交由司隶校尉。而司隶校尉最终还要征询天子的意见。”陈肯在衙门当差多年,熟知其中流程。

  “既然这样,我可以托人,向当朝天子求情,让太守在严惩肇事者的时候,就不要在过多地牵连无辜了。”班昭平静地说道。

  “向天子求情?”陈肯睁大了眼睛。

  这眼神儿,似乎表明:这曹家的小娘子不是在说胡话吧?她怎么去向天子求情?难道要拦截圣驾?当然,这事儿不是没有听说过,可这都是在传奇故事里出现的啊!

  “是的,我写一份奏章,托人送给咱们天子。”

  “你托谁送去啊?难道是,你的哥哥。他能送到吗?而且,即便送到了,天子会领你这份情吗?”陈肯立刻想到了班昭的哥哥班固,他知道班固现在洛阳。可他更清楚,班固只是一个小小的兰台令史啊。跟他陈肯的职位也差不了多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