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光明的未来



  “这就清楚了。”胡宗宪瞥了一眼何茂才说道:“你也先坐下吧。”

  何茂才这才坐了下来。

  “我是浙直的总督,又兼着浙江的巡抚,朝廷要降罪也是降我的罪,百姓要骂娘也是骂我的娘。改稻为桑是国策,必须办,可桑苗要到秋后才有收成。”

  “即便是有了收成,第一年也产不了多少桑叶,产的那点丝也换不回口粮。你们让百姓把稻田给改了,这中间老百姓吃什么?到了秋天,他们更没饭吃。”

  “每年要多三十万匹丝绸,一匹都不能少,可为了多出这三十万匹丝绸,浙江就要多出三十万个反民,我胡宗宪一个脑袋怕是交代不下来。”

  大堂之上,一片寂静,没有人和胡宗宪硬怼。

  何茂才面露不忿,郑泌昌则是露出了冷笑。

  他们都觉得胡宗宪在夸大事实,会出现乱民吗?根本就不会。

  老百姓活不下去的时候,自然会有人拿着粮拿着钱来买他们的地。地都是老百姓改好的桑田,怎么也能换顿饭活命。没了地的百姓怎么活,还不简单,租种别人的地就可以了。

  实在不行,还不是能卖身吗?卖到大户人家做丫鬟,做书童,甚至还能过得更好。

  如此一来,大户人家拿了百姓的田,发了大财,咱们这些当官的也能分上一大笔,国策也执行下去了,宫里也捞到了好处,老百姓也有一条活路,甚至还能活得更好,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胡宗宪官大,官大一级压死人,没发生的事谁和他争论?

  你胡宗宪愿意扛,那你就扛着,看看结果会如何。

  “抓的人立刻放了,新安江各个堰口马上放水灌溉秧苗,各个县的县令回去督办。”胡宗宪扫过众人说道。

  马宁远一脸的不服气,还想再说什么。

  胡宗宪瞪了他一眼,只说了一个字,“去。”

  “是。”马宁远不情愿的答应了一声,拿起了乌纱帽走了出去。

  一直闭着眼睛的杨金水,终于睁开了眼睛,转头望着胡宗宪说道:“部堂大人,你们浙江的事我过问不了,可织造局的差事是我顶着,今天这笔生意我可是去朝廷做的。”

  “新增的三十万匹丝绸交不上去,内阁不会问你们,宫里面可会问我。”

  “所有的事情我会给朝廷上奏书,请朝廷拨粮食给我们,布政使衙门和按察使衙门向各米行去催贷粮食。担心朝廷不还的,我胡宗宪可以在所有的借据上加盖总督衙门的大印。”

  “运河上每天都有运粮的船,有借有还的,为什么不借?还有睁着眼说没有粮食不愿意借的,以囤积居奇问罪,逼他们,总比逼百姓造反好。”

  杨金水又闭上了眼睛不说话了,只要有人担责,其他的不重要。

  “还有其他的事吗?没有就散了吧!”胡宗宪站起身子说道。….

    胡宗宪的奏书还没有出发,嘉靖已经知道了当天发生的事。朱七点燃了通信的香,第一时间把情况汇报给了嘉靖。

  “胡宗宪还是有公心的。”嘉靖缓缓的说道:“是个做事的人。”

  “皇上,是不是把事情透露一些给他?”朱七小心翼翼的说道。

  “觉得他不容易了?”嘉靖笑着说道。

  朱七默然。

  “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不能和他说。”嘉靖面容严肃的说道:“他这一次不容易,得罪了太多的人,如果什么事他都知道,什么事都交给他去办,朕怕将来留不住他。”

  朱七一愣,有些不明所以。

  “不明白?”嘉靖笑着道:“不明白就算了,你只要知道朕在护着他就行了。”

  嘉靖心里感叹,表面上看胡宗宪这次背叛的是严阁老,是改稻为桑这一派,可实际上他得罪的是整个东南士绅集团。

  推动改稻为桑的,这不光是严党,而是整个东南士绅集团。这件事情很大,利润很丰富,所有人都在等着,从这上面咬一口。浙江的士绅,在等着侵吞老百姓的土地。

  江南的那些丝绸商人,在等着桑叶,等着蚕丝,能让他们织出更多的丝绸。

  对外贸易的商人,他们等着丝绸卖出去赚钱,就连走私的,他们的目光也在盯着这块肥肉。上下一体,所有人都在等着盼着这一场血淋淋的饕餮盛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