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 谈判-第4/6页
“lu,片子确实很好,剧情创意和节奏都属上层,但问题是,这片子并没有多少中国元素,明星也不是美国人熟知的,另外美国人也并不习惯华语片中除了功夫片、武侠片外的题材,尤其是科幻片,起码目前根本没有参考先例,所以我觉得,《源代码》在北美的发行前景可能不会很大。”
这确实是个问题。
这就类似国内不太好接受老外来演清宫、仙侠戏一样。
但实际上也并不是这么绝对。
在北美市场做出成绩的外国科幻片也有的。
“《源代码》并不是东施效颦一般的拙劣模仿,成片质量你们也看到了,不输好莱坞顶级片子,创意、剧情都有其创新性,时间循环这个元素不是首创,但也绝对新鲜,市场要的就是新鲜题材,《源代码》的票房前景不会差的,另外,北美还有碟片市场,这可是比票房更赚钱的市场,你这个价还是出得低了。”路平安反驳道。
瓦茨听后点头道:“你说的很对,但我依旧建议你在北美地区卖改编权,这片子要是把演员换一遍,在北美的票房不会低于五千万,可能还能破亿。”
这个数字路平安也是赞同的,原版《源代码》是2011年出的,那时候时间循环概念已经不新鲜,但就是这样,在低排片的前提下,依旧拿下耀眼成绩。
要是把时间放在这个时候,同样排片的前提下,《源代码》的成绩估计会更好。
思索间瓦茨伯格报价了:“lu,改编权我出200万美金,要是你肯拿《电锯》的版权合作,北美版的《源代码》咱们可以一起制作。”
“我考虑考虑吧。”
不用考虑,《电锯》版权是不会拿出去的,要合拍,也用不着拿出这个。
路平安又问,“发行权呢?”
“150万,不能再多了,华语科幻片在北美太冒险,这个价已经已经超出我的底线了。”
“那先这样,我和别人先谈谈。”
“没问题。”
和瓦茨聊完,路平安又和北美其他两家聊了聊,他们的意思和瓦茨也差不多,只是报价比瓦茨的都低了几十万。
路平安暂时没下决定,接着和其他地区的片商聊。
聊了一圈,路平安和胡清泉总结了一下,大体上发行权确实抬高了许多。
南朝鲜50万,霓虹80万,欧洲等其余地区总计180万,北美150万。
从285万抬高到了460万左右。
其中涨幅最高的是欧洲的一帮片商。
他们通过《彗星》《调音师》两部片子赚了钱,这回报价就比较慷慨。
胡清泉说再聊个几天他们还能涨。
不过其余地区的话就有些难了。
想要再抬高,也确实得考虑客观因素。
比如瓦茨伯格说的《源代码》在北美的水土不服问题。
华语科幻片没有先例,不仅是没有成功先例,就连打入市场的先例都没有,就只能作保守预计。
路平安是表示理解的。
一部华语科幻,想要逆市拿下好成绩,哪怕路平安再觉得概率大,但也得保守考虑,毕竟文化壁垒这东西看似无形,实际能让人窒息的。
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外,还有一些主观因素。
比如南朝鲜的片商就明说了,除了华语科幻片没什么参考案例外,他准备捂着拿《英雄》,理由也很强大:《源代码》都这么厉害了,《英雄》不是更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