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我还没用力,你就倒下了-第2/4页



    算算时间,路平安那边是晚上8点,刚好。

    她拿起电话拨了出去,没响三声,路平安就接通了。

    曾离勾起嘴角,对路平安秒接电话很是满意:“平安.”

    一个多小时的电话粥煲完。

    路平安很是满意。

    《十面埋伏》的剧情还是那个样。

    所以接下来的舆论就不用说了。

    老谋子,难熬咯。

    实际上路平安并不觉得《十面埋伏》真的有那么差,起码不会像接下来社会一边倒的批评那么严重。

    在他涉及导演这个职业越深后,便越有这种感觉。

    他觉得这电影还是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的。

    但既然老谋子做的是商业电影,又搞得这么不纯粹,宣发又这么不留后路。

    作为竞争对手的路平安自然没什么话说。

    静静看戏就好了.

    接下来几天,《十面埋伏》首先宣告票房大捷。

    16日零点全国首映以来,短短三天时间《十面埋伏》的票房已经超过了六千万!

    这个数据甚至比当年《英雄》都要高一些,于是大家对《十面埋伏》一片看好。

    只是知晓内情的人才知道这数据掺了多少水。

    因为民间口碑,第一时间就崩塌了。

    几天后,国内对《十面埋伏》的舆论彻底压不住了,各方批评声如潮水般淹没老谋子。

    天涯影评贴中,各种差评如潮水,使得《十面埋伏》的总体平均分居然没能超过5.5分!

    这也成了整个天涯论坛的“黑天鹅事件”,无数人过来观望,想看看老谋子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结果看了一圈影评后,虽然没太多剧透,大家都保持住良好的守则,但大家对《十面埋伏》的观影**也确实消散了许多。

    公映前被吹上天,公映后被骂到底,花费老谋子巨大心血的大片成了人们泄愤的工具,大片即大骂。

    对于网上出现的“骂声”,制片人张伟平首先坐不住了,他严正交涉称这是个别媒体的曲解。

    怎奈,骂声依旧。

    而大师张亿谋在这个七月也只好听取骂声一片。

    不少影迷对张艺谋的新作表达出失望之意。

    其中有位影迷寄给某媒体的信件成了时下的焦点。

    信里那位读者说“《十面埋伏》崇洋得厉害”,并“三问张亿谋”。

    该读者提出,《十面埋伏》讲的故事发生在中国,为什么要到乌克兰去拍摄?

    老谋子为什么花了那么大成本请霓虹人参与制作中国服装?

    《十面埋伏》主题歌由国际歌坛巨星凯瑟琳巴特尔演唱,难道中国语言表达不了张亿谋的电影?

    对此,制片人张伟平替张艺谋解答:将外景地选在国外是老谋子的意思,一是风景美,二是免得被打扰,至于歌曲、服装找外国人做更没什么顾忌,他说:“难道拍唐朝的故事演员就非得穿唐朝的小马褂?观众的想法太幼稚,好莱坞大片还请连杰当主演呢!”

    这种回复有些混淆视听,三观似乎也不太正,放在后世能被人骂死。

    唐朝的故事,又不是恶搞电影,演员不穿唐朝的服装还穿什么?

    放现在其实也差不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