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集:窦娥冤三年旱
齐妇含冤,三年不雨;邹衍下狱,六月飞霜。
《汉书》上记载了一个东海孝妇的故事,元朝剧作家关汉卿根据东海孝妇这一历史故事,经过改编创作,写出代表作《窦娥冤》。
女主角窦端云,她的父亲窦天章为了考功名而无钱还债,将其卖给蔡家当童养媳,并改名窦娥。结婚后不久,年轻的丈夫因病去世,婆媳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苦。
一天,蔡婆去找赛芦医讨债,赛芦医为了逃债就起了谋财害命之心。蔡婆差点被赛芦医勒死,恰好被张驴儿父子俩所救。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仗着自己救过蔡婆,恃恩逼婚,蔡家婆媳不肯,张驴儿便想毒死蔡婆,好霸占窦娥。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就在汤里下了毒。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结果毒死了自己的父亲。
蔡婆为免除灾祸,息事宁人,就给了张驴儿十两纹银,让他买棺葬父。张驴儿却以这十两纹银为证据,买通县令,告到官府说是蔡婆害死了自己的父亲,官府对蔡婆横施酷刑。窦娥怕婆婆年老体弱,经不起折磨,只得含冤承认是自己下的毒。
窦娥在临刑前,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大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
过了三年,窦娥的父亲窦天章金榜题名,考取了状元,得到了皇上的重用。有一天深夜,他正在审阅案卷,忽然见到女儿窦娥前来,求父亲代女儿伸冤昭雪。第二天,窦天章开堂审案,终于使冤案大白。结果,张驴儿和县令被判处死刑,赛芦医被发配充军,窦娥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最后窦天章还应允窦娥之灵的要求,将蔡婆接到自己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
这就是孝女窦娥的故事。
邹衍下狱,六月飞霜。
说到邹衍,不知道有人看过寻秦记吗?就是那个邹衍。
邹衍,战国末期齐国人,是阴阳家学派创始者与代表人物,五行学说创始人。
李白曾写过一首五言诗:燕赵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说,当年,燕昭王即位,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可是没有合适的人才帮他成就大业。于是他就来拜访老臣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永世难忘。如今燕国国力弱小,又没有贤人来帮我雪耻,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
郭隗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一个千金市骨的故事: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很久都没找到。有个侍臣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国君挺高兴,就给了他一千两金子。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却死了。侍臣就用五百两黄金,把马骨买了回来。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后,国君大发雷霆: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回答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吗?不出所料,五百两黄金买马骨的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心爱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就给燕昭王出了一个主意:大王真想招贤纳才,不妨就从我身上做起,让天下人都看到,像我这样不才的人尚且受到您如此的尊重,何况那些德才大大超过我的人呢?燕昭王就盖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把郭隗请到新宫殿里去住。燕昭王每天都要像学生请教老师那样前去探望。后来,燕昭王还修筑了一座高台,用以招徕天下贤士。台上放置了几千两黄金,作为赠送给贤士的觐见礼,这座高台便是著名的黄金台。
燕昭王爱贤敬贤的名声风传天下,各国才士争先恐后地奔赴燕国:如武将剧辛从赵国来,屈庸从卫国来。本文中的主角,谋士邹衍从齐国来。邹衍到了燕国,燕昭王亲自用衣袖裹着扫把,退着身子在前面清洁道路。入坐时,燕昭王主动坐在弟子座上,请邹衍以师长身份给自己授业。昭王特意为邹衍修建了一座碣石宫,供其居住讲学。后人因此便用拥慧先驱和碣石宫来比喻尊礼贤才。
与此同时,昭王还重用了从魏国投奔而来的乐毅,委以国政和兵权,乐毅改革让燕国走向了强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